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农村建设以来,全国各地积极响应,通过有效的经济结构调整,农村发展走出了新模式,农民收入有了新来源。然而,由于我国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的村级集体经济薄弱以及农民自有资金少的现状,加之农业生产资金使用和回笼的季节性特征,农民在扩大生产和生活使用等各方面的资金周转常常遇到很大困难,这一问题成为制约我国农村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小额信贷模式的产生和发展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即金融产品模式创新是根本出路。作为一种新的尝试,目前小额信贷在我国还没有满足大多数农户的贷款需求,其经营中出现的诸多问题甚至危及到了企业的自身生存,面对如此困境,小额信贷在我国农村到底应该走怎样的发展之路?这一问题得到理论和实践工作者的广泛关注。一般认为,农村金融的模式和机构创新是解决农民贷款问题的根本出路,小额信贷的商业化是未来农村金融发展的趋势,但就创新的基本思路、创新模式以及商业性小额信贷的困境与出路的分析尚需深入。本研究主要内容如下:
⑴针对我国农户借贷需求的特征,提出“问题-需求特征-关键控制要素-创新模式”的多元发展模式构建思路。由于我国农村地区分布广泛,不同的地区、不同生活水平、以及不同经济来源的农民,其资金需求特征不同,且信用环境也存在着差异。在不同的情况下,需要不同的小额信贷运行模式,才能有效满足不同需求群体的要求,实现小额贷款普惠性的目标。因此,探讨小额信贷未来的发展途径,并不是单纯地讨论公益性小额信贷抑或商业性小额信贷哪一种更适合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而是在考虑不同地区、不同生活水平以及不同经济来源所造成的农户需求差异的基础上,设计不同的小额信贷模式来最大限度地满足所有有信贷需求的农户。这些差异主要影响农户贷款的期限、额度、用途、还款时间和风险几个方面,而这些方面的异同又可以通过金融市场(正规金融市场&非正规金融市场)、参与主体(商业性&公益性;银行&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农民互助组织)、金融服务(贷款&存款&期货等)和运作模式(产品类型&发放制度&财务管理)四个关键控制要素的调节来构建多元的小额信贷发展模式。
⑵分析了目前我国商业性小额信贷面临的内外部压力。外部困境主要体现在:宏观政策约束,我国还没有完善的专门针对小额信贷机构的金融政策和法律制度;资金来源渠道狭窄,以自有资金为主,可持续性不强。内部困境主要体现在产品、管理以及风险控制上。首先,产品结构单一,没有根据农户的多样化需求特征来提供针对各种层次农户的小额信贷产品;其次,管理水平相对落后,针对农户的小额贷款业务需要较高的管理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探索有效的贷款管理体制;最后,风险控制机制也有待完善。风险控制是小额信贷发展中的关键要素之一,是决定这一业务可持续性的重要因素,怎样提高农户的还贷率,减少呆滞率,需要从贷款模式、激励机制等多个方面考虑给出对策。
⑶针对我国商业性小额信贷业务的现状和问题,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商业性小额信贷未来发展的若干建议。我国发展商业性小额信贷可以借鉴国际成功案例以下经验:政府支持及政府的金融政策至关重要;对村级银行信贷员和贷款客户提供有效的激励机制,调动信贷员放贷与回收贷款的积极性以及贷款客户还款的积极性;重视人员培训,提升小额信贷从业人员整体素质;简明的信息上报和监督体制;分离政策业务,减少政府干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