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神经碎片联合神经外膜小间隙缝合在周围神经损伤修复中的作用,为临床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1、建立动物模型: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小间隙缝合组、小间隙缝合+神经碎片组,对照组直接行传统的神经外膜端端吻合;小间隙缝合+神经碎片组,采用小间隙缝合,填充神经碎片。2、大体观察:手术后八周,将各组实验大鼠在无菌的条件下麻醉,使神经断端显露并观察其再生神经的情况。3、组织学观察:术后4、8周时,取缝合处中段约3mm再生神经,HE染色,光镜下观察再生神经纤维轴突及髓鞘的形成。4、腓肠肌的湿重比检测:将双侧的坐骨神经剥离后,使其腓肠肌全长全部显露,从腱止点处将腓肠肌完整取下,通过电子天平测定,计算出湿重比。5、病理图像分析:采用病理切片图像分析检测各组再生神经纤维数目,观察再生神经的超微结构,检测再生神经纤维直径与髓鞘厚度。结果:1、吻合口大体形态观察:传统缝合吻合口处粘连,疤痕组织形成;单纯小间隙缝合组,没有观察到吻合口与周围组织有明显的粘连,未形成明显的疤痕组织,未形成神经瘤,神经小间隙的外膜处未发现有明显变化;小间隙缝合+神经碎片组,吻合口处无明显粘连,无明显瘢痕组织,无神经瘤形成,小间隙外膜处变细;2、小间隙缝合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湿重比明显增加,小间隙加神经碎片组与小间隙组相比,湿重比明显增加;3、小间隙缝合+神经碎片组、单纯小间隙缝合组与对照组相比,有髓神经纤维总数明显增加,小间隙+神经碎片组神经纤维数与单纯小间隙缝合组相比明显增加。4、术后8周小间隙缝合+神经碎片组、单纯小间隙缝合组与对照组相比,神经纤维直径及髓鞘厚度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小间隙+神经碎片组大于单纯小间隙缝合组。5、组织学观察:单存小间隙组和神经碎片加小间隙组均可见到再生神经纤维均匀分布,小间隙加神经碎片组与单纯小间隙组相比,神经纤维密集度增加。对照组神经纤维排列不规则,出现有髓神经纤维变形、崩解,未见连续有髓神经纤维。结论:神经碎片联合神经外膜小间隙缝合在周围神经损伤修复中具有显著作用,为临床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