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抗结核型化合物的筛选、初步评价及表面展示SIV Gag抗原的重组耻垢分枝杆菌的构建进行了探讨。结核病(Tuberculosis,TB)是全球危害最大的传染病之一。耐药TB的出现及TB与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共感染使人类对抗TB新药的需求更为迫切。然而传统的抗TB药物研发模式所需周期长、成本高,在长达40多年的时间里,没有抗TB新药诞生。本实验利用新型的抗TB药物筛选模型,成功的筛选到一种化合物(5k),在体内和体外的评价中都表现出良好的杀菌活性。利用该模型,可以在体内外连续检测同~样品,实验过程中不需要添加任何底物,仅需3-5天便可以对药物活性进行快速评价,灵敏度高,重复性强。在活性检测中:使用无抗性的自主发光的H37Ra(Selectable Marker-freeAutoluminent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H37Ra,UAlRa)对一系列化合物进行初筛,筛选出包括5k在内的数十个具有体外杀菌活性的新型化合物;用无抗性自主发光的H37Rv(Selectable Marker-free Autoluminent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H37Rv,UAlRv)对这些化合物的杀菌活性做进一步验证,发现5k的体外杀菌效果较好;并且对于临床耐药菌株,5k也有较好的杀菌活性。在体内对于药物活性的检测中,使用不同剂量的5k对感染UAlRa的BALB/c小鼠进行治疗,发现5k在体内也表现出较强的杀菌效果,其杀菌效果与药物剂量呈正相关性,并且没有表现出体内毒性。初步的体内评价表明5k有希望成为抗TB新药。自人类首次发现艾滋病以来,科研人员一直致力于研发一种安全有效的HIV疫苗。科研人员经过30多年潜心研究,提出HIV疫苗需要诱发机体多重免疫反应。这样,疫苗诱导产生的抗体可以在病毒感染时中和部分病毒,其后以细胞免疫应答为主的免疫反应能够清除被病毒感染的细胞,从而降低HIV载量,并减少HIV的传播效率,达到预防与治疗的双重目的。近年来,由于性传播途径成为HIV传播的主要方式,所以能够诱发机体粘膜免疫反应的分枝杆菌疫苗载体在疫苗研发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将HIV-1的Env抗原展示在耻垢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smegmatis,Msmeg)表面,构建HIV疫苗,检测发现,该疫苗可以诱发机体长期的粘膜免疫反应,并且抗原表达在表面的免疫效果好于抗原表达在胞内。对HIV患者体内的免疫应答和病毒载量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只有当针对Gag的反应更强时,病毒载量才会下降。基于以上成果,本实验选择了三种不同载体蛋白的表面展示系统,在新型的无任何毒力的Msmeg疫苗载体的表面展示SIV Gag抗原,构建重组菌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