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常中国古典园林史学研究以形式和风格的变迁作为研究重点或以园林图绘、诗文为研究对象止于语言上的哲思。园林的视觉基础是中国传统文人山水画,从山水的多重角度观望,是全面的客观的看法,是产生园林空间和意境的起点。作为明中叶吴中文人的代表,文徵明的诗画创作体现了中国传统的艺术创作过程;而且文徽明在《拙政园三十一景图册》上,为文人山水园林美学和文化方面提升了新的高度。论文核心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即为第二章,从文徵明人生经历着手,结合对《拙政园三十一景图册》画面和题诗的分析,对绘画和园林创作中思想观念、审美趣味、情感表达等问题进行探索。第二部分即为第三章,在已有的风景园林知识体系和其他知识理论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软件的手段,分别建立了三十一个景点数字模型和园林整体数字模型。第三部分包括第四章和第五章,第四章对建立的三十一个景点数字模型进行数据量化,建立文徵明对于拙政园的观看视角系统。第五章以开放性的阅读方式,依据园林“步移景异”的空间特点,在园记和注记路线分析的基础上,寻找三维空间的动态巡游路径,获得片段式画面,最终完成山水画长卷的复原。本文未对《拙政园三十一景图册》中的诗画意境等作深入研究。本文基于以文徵明为代表的传统儒家文人的视角,对《拙政园三十一景图册》的视觉经验进行了数据量化,从物质性和精神性两方面探寻山水画和山水园林创作的起点,旨在最终揭示园林创作机制背后复杂而深刻的“无形之手”。从山水绘画和园林绘画出发,探索山水园林的观看之道、审美情趣、创作理想与情感体验,希望为中国古典园林研究开辟新的方向,为当代中国园林的发展提供新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