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公共服务供给的传统模式下,安徽省公共服务主要以财政支出为源泉,以事业单位或国企为平台进行供给。只有在财政资金不足、技术水平有限、收益率较低、风险较大时等特殊情况下,政府才会通过政府购买或合同外包等形式让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服务的供给。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规划与实施,安徽省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生活水平都有了较大程度的提升,社会公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水平增长更快。因此,安徽省政府需要拿出更多的财政预算以满足社会公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避免政府陷入自身存在的合法性危机。然而“土地财政”的有限性和政府债务的规范化管理使得安徽省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的过程中不能像以前“如鱼得水”。社会公众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的要求也更加务实。社会公众不但要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而且追求以更低成本提供更优质的公共服务。因此,安徽省传统的公共服务政府供给模式开始受到挑战。安徽省政府从2014年开始着手实施PPP模式实践的前期准备工作。安徽省政府急需通过PPP模式满足社会公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本文首先从安徽省政府公共服务的PPP模式必要性分析入手,然后运用公共服务理论、话语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分析PPP模式在安徽省公共服务供给中存在的问题,最后从增强模式意识、改善法律环境、加强学习培训、加大政策扶持、提高管理水平等几个方面进行完善。本文对安徽省公共服务供给的PPP模式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和创新价值。一方面有助于减缓安徽省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性和促进“城投平台”的转型升级,提高安徽省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另一方面有助于重新考量政府、私营部门及社团组织等社会主体的角色定位,为当下安徽省各级政府如火如荼地推广PPP模式的实践提供理论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