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本研究是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学术思想传承研究(一)子课题《王永炎化痰通腑法治疗中风病传承研究》的一部分,首先针对98例中风病患者进行入院时中医证候要素及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研究,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尝试血液动力学相关指标对包括痰热腑实证候在内的中医证候进行综合判断。再者,对57例脑梗死急性期痰热腑实证患者在腑气不通和腑气通畅两个评价时点进行分析,包括化痰通腑法干预下的疗效评价以及血液动力学指标的相关性分析,并在此基础之上通过建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尝试中医证候要素之间的综合判断。从血液动力学的角度,应用神经网络数据挖掘技术对中风病证候进行再次挖掘评估,对王永炎院士辩治中风病痰热腑实证的思想进行分析解释,试图成功建立综合判断模型并进行推广。希望能从中医证候要素及血液动力学相关指标之间挖掘出内在联系,在新的血液动力学检测方法和对数据挖掘分析的思路之下,不断继续充实中医辨证论治的内容,体现出在中风病的发病过程中痰热腑实证的动态演变特征,进一步为中风病的辨证论治及中西医结合论治提供新的视角和力证。[目的]通过对临床中风病病例的实践观察,研究中风病血液动力学特点与中医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治疗前后痰热腑实证的相关变化。并建立综合判断中风病中医证候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力图从“多维时空”的角度挖掘王永炎对中风病急性期痰热腑实证的特色治则治法。[方法](1)收集临床中风病患者,采集病史,血栓弹力图,血小板,D-二聚体,凝血四项的血液指标,通过分析中医证候频次及在中风病不同分期下的血液指标相关性,挖掘痰热腑实证在中风病各期的血液动力学的动态变化,建立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中风病痰热腑实证及中医证候进行综合判断。(2)收集脑梗死急性期痰热腑实证患者,并随机分配为星蒌承气汤治疗组和常规西医通下法对照组。采集2个时点的信息,即入院时及腑气通下后(疗程控制在7天以内)。主要检测指标包括:一般体征,量表,采集腑气通与不通患者的激光散斑血流成像指标。对激光散斑血流成像指标进行两组间对比分析及相关性分析,统计疗前疗后及两组之间的各量表结果对比,并通过中风病痰热腑实证量表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并建立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并从对脑梗死急性期中风病痰热腑实证进行评估。[结果](1)从中医证候要素的频数分析结果看,共囊括8类证候要素:痰69次、瘀56次、风38次、气虚20次、热19次、阴虚10次、腑实10次、湿2次。在三证素组合中,“痰+热+腑实”共出现10次,其中在脑梗死急性期中出现痰热腑实证6次、在恢复期中出现4次、后遗症期中出现0次。在“中风-中经络”患者的凝血检测中,A30与CL30、LY30,A与CI、E,Angle与A、CI、E、G、MA、TPI,APTT与R、SP、TMA,LY30与CL30、EPL,CI与E、G、TPI,TPI与E、A,Fib与D二聚体、A、Angle、CI、E、G、 MA、TPI,G与A、E、TPI,INR与D二聚体,K与PMA、TMA,MA与A、CI、E、G、TPI,PLT与A、Angle、CI、E、Fib、G、MA、TPI,PT与D二聚体、INR,R与K、TKA,SP与R、TMA。等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性。Angle与PMA、TMA、SP、R,A与PMA.A30,K与A. Angle、CI、E、G、MA、TPI、Fib、PLT,MA与PMA,R与CI、TPI,SP与CI、TPI,TMA与CI.Fib.TPI,等之间有显著的负相关性。PMA与PLT、G、E,INR与SP之间有较好的负相关性。西医诊断为“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血液检测里,APTT与SP.TMA.R,PLT与CI、Angle、TPI、MA、G、E、A,Fib与A、MA、TPI、G、E、Angle、APTT,CI与A、E与、G、TPI、Angle、MA,Angle与TPI、A、G、E、MA,D二聚体与PT、INR,TMA 与K、R,K与PMA,TPI与A、G、E、MA,G与A、E、MA,E与A,A30与CL30,MA与E、A,EPL与LY30,SP与R,PT与INR,等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性。K与Angle、CI、MA. TPI、A、G、E、PLT、Fib,CI与R、SP、PMA,TMA与Angle、TPI,PMA与MA、A、Angle,R与Angle之间有显著的负相关性。Fib与PLT、CI之间有较好的正相关性。PMA与G、E、PLT,Fib与TMA,SP与Angle、D二聚体、TPI,R与TPI、D二聚体之间有较好的负相关性。西医诊断为“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血液动力学进行检测,Angle与A、G、E、MA、TPI、CI,Fib与D二聚体、PLT、A、MA、TPI、G、E,PLT与MA、A、G、E,CI与 G、E、A、MA、TPI,MA与TPI、G、E、A,K与SP、R、TMA,A30与LY30、CL30,EPL与 A30、CL30、LY30,CL30与LY30,TPI与A、G、E,G与A、E,E与A,SP与R,PT与INR,等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性。K与Angle、CI、TPI、MA、G、E,CI与R、SP,Angle与TMA、R、SP,A与LY30、A30、EPL,等之间有显著的负相关性。TMA与APTT、SP、 R,Fib与CI、Angle,PLT与TPI之间有较好的正相关性。K与A、Fib,TMA与CI、TPI,R与TPI、INR、PT,SP与TPI、INR,PLT与EPL、PLT,等之间有较好的负相关性。西医诊断为“脑梗死后遗症期”患者的血液动力学进行检测,A30与CL30、LY30,Angle与CI,CL30与LY30,E与A,TPI,EPL与A30,CL30、LY30,Fib与A30、CL30、EPL、 LY30.G与A.E、TPI,TPI与A.CI,MA与A、E、G、TPI,PT与INR,等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性,K与A、TPI之间有显著的负相关性。而A与CI,Angle与TPI,D二聚体与CI、TPI、INR、PT,CI与G、E、K与A30,等之间有较好的正相关性。TMA与D二聚体、PLT,CI与K、R.R与Angle之间有较好的负相关性。脑梗死BP人工神经网络综合判定效能中痰热腑实,风痰瘀阻,风痰阻络,痰瘀阻络,阴虚风动预测精度相对较高。准确度方面则是风痰瘀阻,瘀血阻络,气阴两虚,痰湿内蕴,肝肾阴虚的准确度较高。(2)激光散斑血流成像系统通组比不通组血流PU值有高的趋势,在相关性分析中,高血流部位值与差值呈显著正相关。低血流部位与TMA、EPL、LY30有不明显的相关性。治疗前后,在中风病症状与体征积分中,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中语言指标和总积分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试验组中上肢瘫、指瘫和趾瘫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对照组中这几项指标无差异。缺血性证候要素表变化前后,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中内风、内火、痰湿3个指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不论变化前后,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中风病痰热腑实量表变化前后,两组中主证、次证指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总计也显著不同。NIHSS量表试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2次NIHSS评价均显著不同。以上四个量表在试验组和对照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别。而在神经网络网络训练数据的预测误差与神经网络测试数据的预测误差均较小。[结论](1)中风病在各个阶段的病机变化不一,内在组成的证候要素多样且组合形式不一,而痰、瘀、风、气虚、热、阴虚、腑实及湿贯穿整个中风病全程,痰热腑实证表现出了明显的动态变化特征,脑梗死急性期痰热腑实证出现最多,在恢复期有所减少,在后遗症期消失。且在中风病不同时期证候要素出现的权重与该期血液动力学的特征紧密联系,在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动态平衡中,脑梗死急性期以凝血过程中的血液凝块形成相关参数变化较大且形成的大量的凝血相关性,纤溶功能的相关性相对较少与脑梗死患者急性期的高凝状态与风热和瘀毒相互交杂密切相关。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表现出的血液凝块强度越大则纤溶过程中溶解的血块比例则越小,血凝块形成过程逐渐变得稳定与此期热证减轻有关。纤溶过程表现了集中的关联程度,且纤维蛋白原在纤溶阶段的作用明显,纤溶阶段的相互有相关性的参数增多。综合分析提示脑梗死后遗症期纤溶与凝血并重,机体气血循行相对稳定。神经网络具有一定的综合判断力,对风痰瘀阻的综合判断较为准确。(2)星蒌承气汤对于肢体功能的改善有明显效果。常规通下法对语言的改善有明显效果,对于内风,内火,痰湿治疗前后有显著变化意义,同时对于痰热腑实的改善以腑实通下为明显,星萎承气汤与常规西药通下法在通腑气的作用上基本一致,但星蒌承气汤同时还能改善人体肢体功能,对脏腑气机,气血运行及肢体功能的综合恢复奠定了基础。筛选后建立的以证候量表分值为输入和输出的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以缺血性证候要素诊断量表中的部分参数综合判断中风病痰热腑实量表的总分值。对于痰热腑实证的识别有指导意义,从而能够达到临床上及早观察并干预有积极意义。在激光散斑血流成像的探索性观察后,我们得出大便通畅组的末梢血流有高于大便不通组的末梢血流的趋势,与其痰热腑实状态中的气滞有关,故血行不畅。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建立可以帮助临床医生对于中医证候的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