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以及历史记忆是很多作家关注的热点问题,严歌苓也不例外,尽管身居海外,依然对历史有着浓厚的情怀,形成了自己对历史的独特记忆。严歌苓的很多小说以历史为载体,传递出她对历史情境中自主、自为、自在的生存空间的追寻,对真善美的人性的讴歌,藉此关注历史在当下的意义。本文主要从以下方面论述《第九个寡妇》所承载的历史记忆与文学价值:引言。概述《第九个寡妇》的主要内容、思想内涵及创作特色,借文本中所传达出的历史情怀,阐释严歌苓对历史具有浓厚兴趣的原因:个人的亲身经历和家族历史。第一章历史神韵:波西米亚楼的精神追求。本章共分三节,第一节主要是梳理严歌苓的历史观及其形成原因,丰富的创作题材是其历史观的载体;第二节主要是通过分析伦理与爱欲形成的叙事张力,展现历史情境中人物对历史、生命和自我的独特认识;第三节主要是分析文本中被历史掩蔽的个人声音,肯定民间意识中自我的存在与强大的生命力。第二章艺术之声:历史记忆的独特阐释。本章主要分析《第九个寡妇》的艺术特色和艺术真实与传奇故事相得益彰形成的历史记忆。第一节分析侏儒、蝗虫等意象群,展现作者对野性的尊重,对人性善的呼唤;第二节分析文本中优美抒情性场景、简洁精练的对话、余音袅袅的话外音、幽默风趣的语言来展示文本的画面美、音乐美;第三节从旁观者的叙事视角、紧凑有致的叙事节奏等方面分析文本冲淡平和的创作基调。第三章想象与守望:历史记忆的价值。本章分为两节,第一节从历史背景的物理化、场景化描写契合剧本改编等方面分析《第九个寡妇》的文学审美价值,这样写一方面把历史淡化为背景缓解了人们对沉重灰暗历史的记忆,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作品的影响力;第二节通过对底层人物及个人的命运的关注和对古典爱情的追寻,探索人们的精神世界并反思其对当下的价值。结语。严歌苓以守望的敏感在历史的不确定性中展现她对中国历史的想象,寻找表现人性真善美的可能。严歌苓对历史的关注不仅是海外华人对中国的怀想,更与内地作家的历史记忆相呼应,共同构成了对中国历史的多层次、多方位解读,为读者了解历史与文化提供了更为开阔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