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球化日益加剧的今天,正如许多学者所认为的,全球化正朝着本土化与全球化,我文化与他文化、东方与西方、过去与现在、现代与传统的不断融合发展。近几年对于身份认同、“我曾是谁”、“我是谁?”、“我曾要成为谁?”以及“我要成为谁?”为主题的研究不断涌现。而对跨文化认同的研究已经成为当今许多社会学家和跨文化交际学者研究的热点。本文作者认为,人们学习、期待成为并认同的偶像不同程度上反映着崇拜者自己的社会文化认同。在此基础上,本文首先重点对不同历史时期人们所崇拜的偶像进行两方面的分析:一方面分析偶像人格、个人价值、自我构建以及其他方面的特征;另一方面,依据不同时期偶像的人格、个人价值、自我构建、价值观、信念、世界观等方面特点,对比分析由其所反映的偶像的社会文化身份。通过对不同时期偶像身份特征的研究,本文旨在探讨1)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的身份状态;2)通过不同时期人们所崇拜的偶像的变迁探讨人们身份的演变过程;3)尤其是21世纪人们的身份。本研究建立在Kim的身份动态变迁理论,Gudykunst的身份形成理论、Markus和Kitayama的自我构建理论,Schwartz的个体价值观理论和传统哲学思想中关于宇宙万物形成与变迁的辩证观点之上,分析了自1949年建国至今六十多年来不同历史时期人们所崇拜的偶像的特征(人格,个人价值,自我构建等),旨在研究崇拜者的社会文化认同的演变。本文参照相关研究中对不同历史时间段的划分,将建国至今六十多年分为四个历史时期:1949年到1966年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时期;1966年到197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1978年到1999年改革开放后时期和21世纪全球化时期。前三个时期的偶像资料通过参考对偶像研究方面的文献书籍以及媒体网络对过去偶像发起的自愿投票结果来确定。最后一个历史时期的数据资料本文采用问卷形式来获得。通过对不同时期偶像的系统分析,探讨了四个时期偶像的特征以及其所反映的偶像的身份,进而讨论了偶像身份所反映的崇拜者的社会文化身份及其演变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