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含有铜、铅、锌、镉等重金属的产品被广泛使用。近海渔业环境中的重金属污染问题引起广泛的重视,成为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中的重要内容,重金属对水产品质量的影响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简称POP)中的有机氯农药(DDT,HCH)和多氯联苯(PCB)也是广泛存在于环境中的有机污染物。近年来,由于其“致癌、致畸、致突变”的三致效应,国内外对环境介质中POP的关注越来越多。POP是一类具有难降解性、致癌性、环境累积性及非挥发性的有害化学物质。它的广泛性和长效性,可对环境造成长期影响,对人类健康构成极大危害。本文对珠江口伶仃洋部分习见生物和北部湾两头热带点斑原海豚体内的重金属元素(Cd、Cu、Zn、Pb、Cr、Ni、Fe、Mn、As)和DDT、HCH及PCB的含量进行了全面、系统地调查。本研究重金属测定中生物样品的消化采用了微波消解法,所测样品中重金属元素含量的检测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本文采用金属污染指数法来比较不同生物体间对金属富集能力的差异性,用海洋生物污染评价标准以及有毒、有害物质的限量标准来评价海洋生物的污染水平及食用安全性。POP的污染研究采用索氏萃取法,经过“萃取、浓缩、净化、再浓缩、定容”一系列步骤,将POP组分从生物样品中提取出来,最终利用气相色谱法检测DDT、HCH及PCB的含量,初步建立了生物体内OCP含量检测的实验技术。实验结果表明,珠江口伶仃洋海域的重金属污染有加重趋势,甲壳类、双壳类、鱼类和头足类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有的甚至都达到了重污染水平(Cu,Cr,Cd,Zn,Pb),并且大部分海洋生物体内的某些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出现严重超出食用标准的现象,如棘头梅童鱼的Cr和Pb分别超标23.93和48.05倍,长蛇鲻的Pb超标52.66倍,近江牡蛎的Cu和Cd分别超标740.27和89.59倍。不同生物富集金属的能力不同,北部湾热带点斑原海豚体内不同组织器官富集重金属的能力也不同。本次研究在珠江口伶仃洋和北部湾海域都没有检测到HCH和PCB,说明该海域还未受到其污染,但DDT在珠江口部分生物和北部湾热带点斑原海豚体内海量较高,且均有新近污染的现象,说明这两个海域DDT的污染形势严峻。以上研究结果表明珠江口和北部湾海域重金属污染情况严重,并且海洋生物体内有害、有毒重金属元素出现食用超标现象,而POP的强致癌性,并在人类食用的海洋动物体中检测到较高的含量,对消费人群的身体健康已造成实质性的威胁,当地有关部门应当高度重视,采取适当措施,尽量减少各种污染源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