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产业集群是把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有效结合起来的组织形态,也是提高区域经济竞争能力的重要战略,已成为各国和地区促进经济发展所采用的手段。本文运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四川与重庆两省市制造业发展现状,讨论了川渝地区制造业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制约因素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以产业集群促进川渝地区制造业发展的战略思路、以及面临的任务和实现的目标,并重点分析了川渝地区发展制造业产业集群的战略途径。一.本文主要内容及观点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分为四小节,主要是对产业集群理论内涵的阐述。首先介绍了产业集群的概念、产业集群研究的主要流派和产业集群的特征。其次分析了产业集群形成的三种方式:自发形成、“自下而上”地培育发展和“自上而下”地规划发展,并阐述了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的原因:资源禀赋是产业集群形成的最初诱因,外部经济是产业集群形成的决定因素,创新机制是产业集群持续发展原因。最后一节探讨了产业集群对制造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有利于节约成本、专业化分工、提升创新能力和形成品牌效应四个方面。第二章对川渝地区制造业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和研究。本章第一节首先介绍了川渝地区制造业发展的时代背景,即川渝经济一体化和制造业西进。第二节对川渝地区制造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本部分分别对川渝制造业发展整体概况、制造业内部产业构成、技术发展水平进行分析描述,目的在于为下文论述川渝地区制造业发展基础条件、存在问题和制约因素提供支撑。第三节分析了川渝地区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具体描述了成绵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德阳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重庆摩托车汽车产业集群等已初显雏形的产业集群。第三章集中探讨了川渝地区制造业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制约因素与存在的问题。本章分三节,第一节论述了川渝地区制造业发展存在的基础和条件。川渝地区产业基础较好、科技实力雄厚、产业体系较为完整、产业结构互补性较强,为川渝制造业提供了发展基础和有利条件。第二节指出了川渝地区制造业发展存在的制约因素。国有经济长期占主体地位,高度集中的传统经济运行模式和根深蒂固的计划经济思维方式,较低的市场化程度,落后的基础设施成为制约川渝地区经济协作、制造业发展的突出因素。第三节指出了川渝地区制造业存在竞争能力不强、创新能力较低、专业化部门少、产业结构层次较低等问题。第四章是本文的落脚点,提出了以产业集群方式促进川渝地区制造业的发展,要根据川渝地区制造业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发挥地区的比较优势,制定合理的战略目标和发展思路,从而有效地拉动川渝地区经济增长。第一节指出川渝地区发展产业集群的战略思路应该是以川渝地区各地的区位条件、产业基础等为依据,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加强两地产业优势互补、进行分类规划指导、发展特色产业集群。第二节指出了加强产业链条整合、培育区域创新网络是川渝地区发展产业集群所面临的两个任务。第三节提出了川渝地区发展制造业产业集群的两个战略目标,即建设西部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发展绿色制造。第五章是本文的核心和精华部分,提出了川渝地区发展产业集群的战略路径。本章从政府、企业、工业园区、创新网络、基础设施和区域文化等方面提出了川渝地区发展产业集群的路径。第一节主要论述了政府在推动产业集群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包括建立川渝地区经济协作机制、改善区域政策环境、完善风险投融资机制、合理规划地区产业布局等。企业做为产业集群中最基本的经济活动单元,既是产业集群良性发展的标志,又能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由此,川渝地区除了政府推动因素外还要依托企业微观主体发展产业集群,这也正是是第二节的内容。第三节认为工业园区是现阶段培育产业集群的有效载体和手段,提出依托工业园区来发展川渝地区产业集群,并通过做好园区总体规划、确定园区主导产业、构建园区网络体系、建立园区入驻标准等方面的工作来促成园区企业由集中到集群的关系转变。第四、五节则从把视角从各个活动主体转向了区域创新网络的培育,通过建立科研机构和企业间灵活的交流通道,强化中介机构的社会服务职能等途径构建川渝地区区域创新网络。第六节和第七节从基础设施和区域文化等产业集群发展的辅助支撑体系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二.本文的主要贡献本文的贡献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本文提出了川渝地区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的战略思路,必须是以两地优势产业互补为基础,通过政府规划指导,发展特色产业集群,在川渝地区形成一批既能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又能进行自主创新且科技含量高的产业集群,从而推动两地经济发展。川渝地区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思路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为川渝地区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针对性。2.本文论述了川渝地区发展制造业产业集群的战略途径,包括:发挥政府对创新的推动作用、依托微观主体发展产业集群、依托工业园区发展产业集群、培育区域创新网络、加快基础设施和区域文化建设等。这些战略措施不仅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而且对每一个措施都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从而避免了对问题的泛泛而谈和缺乏操作性,因而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和应用价值。3.本文在对川渝地区制造业发展现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川渝地区制造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包括企业竞争能力不强、企业创新能力较低、产业专业化部门少、产业结构层次较低等,这些问题的提出为川渝地区制造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4.本文提出了川渝地区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的战略目标,即打造西部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实现绿色制造,指明了川渝地区产业集群的发展方向。这一战略目标的提出,对于提升川渝地区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打造未来世界制造业中心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也使本论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创新性。三.本文的不足之处由于时间和水平所限,本文还有许多不足之处,主要包括:1.尽管本文用了大量笔墨分析了发展川渝地区产业集群的战略途径,但由于本人学术水平较低,本文未能构建出完整的发展川渝地区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制度框架。2.由于相关资料的缺乏,本文未能对川渝地区制造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存在的问题等结论方面,提供完善的实证支持和进行精确的定量分析。3.文章虽然提出了加强产业优势互补是发展川渝地区产业集群应有的战略思路,但是对于两地如何进行产业协调的具体操作层面研究不足。4.由于本文所涉及的专业范围广,有些地方甚至完全超出了本人的知识背景和能力范围,因此在研究川渝地区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的战略途径时,尽管也提出了思路和观点,但还很肤浅,有待于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做进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