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角色定位决定了学生在学习中的态度和学习方式方法等具体学习行为,学生行为是学生学习角色定位的外在体现。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定位是被动的、孤立的、封闭的。所以这就使得学生的学习状态是他主的、孤独的、浅层的。这种学生角色定位和学习行为不符合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要求,不利于学生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形成。本文以地理新课程为研究背景,通过问卷调查和文献法等研究方法,就学生角色和学习行为转变的紧迫性、内容、对策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论文分为以下六大部分:第一部分绪论,首先介绍了学生角色和行为转变问题提出的必要性,认为学生角色和行为转变是新课程标准下,依据现代教育理论,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现代教学手段为基础的必然选择。在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对该问题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第二部分是对学生角色和学习行为转变相关理论基础的研究,主要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创新教育理论进行一一阐述。第三部分介绍了传统的学生角色和学习行为,即学生是被动的乖孩子,代加工的半成品、孤独的苦行僧、大容量硬盘。论述了该角色、行为带来的弊端(依赖性、封闭性、缺乏实践性),并通过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对648名在校高中生目前的角色和行为现状进行了调查,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第四部分重点阐述了学生角色和行为转变的具体内容,分别就学生角色的转变、学生方式的转变、学习具体行为的转变进行了论述。第五部分阐述了新课程背景下学生角色和学习行为转变的策略:第一,转变教育观念,构建学生主体性的教育目标。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走出应试课堂。再次,注重自我构建,走出被动课堂;第二,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从民主的师生关系和和谐的组内关系两方面入手;第三,实施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模式,在现实教学中尝试论坛模式、宴会厅模式、会议桌模式;第四,转变教师角色和行为,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自主探究的引领者,教学相长的合作者;第五,转变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主动的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在实验中探究,在体验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