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托古寓言研究

来源 :北方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versof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庄子“托古寓言”集“寓言”与“重言”的艺术特色、文学价值于一体,具有“托古”立言的独特论说形式,是《庄子》一书中寓言集群的特殊部分。本文对庄子“托古寓言”分三章进行探析:第一章从概念定分入手,结合中国古代“寓言”本意及庄子“寓言”与“重言”重合的特殊性为“托古寓言”正名,提出“托古寓言”的概念。而后依据文本特点进行分类,按分类标准展示各个篇章中“托古寓言”的分布状况。最后结合具体文本进行艺术特征概括,并从横向上与同时期诸子寓言进行比较,凸显庄子“托古寓言”的和而不同之处,以此全面厘定庄子托古寓言的文本特征;第二章对庄子“托古寓言”产生的文化语境进行探析。一方面从史传文学、神话文化、俗传故事等直接文化因素的传承方面加以考据,发掘庄子“托古寓言”现象背后潜藏的《尚书》、《诗经》、《春秋》、《山海经》等经史典籍的影子。另一方面从社会思潮、创作环境、思想素质等主客观条件出发,还原庄子“托古寓言”文学创作“崇古”的内质与自由的文化环境;第三章是在“还原”庄子文学性基础上对思想价值领域的体认。通过揭示庄子“执古御今”的创作理念,感受庄子“托古寓言”的复朴、返古思想。并将“崇古”理念贯穿文本研究,重新审视庄子建立在“天人”、“物我”关系之上的处世法则,进而比对政治领域“至德之世”的社会模式,反思当下人际关系及政治管理的缺漏,为当今“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借鉴经验,提升庄子“托古寓言”的现代思想价值。
其他文献
“无归宿感”是鲁迅情感世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鲁迅对于世界个性化的理解,也是鲁迅作为思想者的深度觉醒后的情感体验。本文分别从鲁迅“无归宿感”的基本内涵即鲁迅对
本文以书面语中的“地”为研究对象,详细考察了出现在《邓小平文选》(一至三卷)中的所有带“地”的例句。经过考察,发现能够出现在“_+地+V”框架中的成分非常繁杂,有名词、动词
本论文侧重从文学层面来研究《国语》中的《晋语》部分,并努力把《晋语》放在产生它的历史大环境下来做解释。论文认为《晋语》是战国前期出现的一本通过对历史传说的叙写来褒
针对目前电力系统可用输电能力计算收敛速度慢、易早熟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将混沌优化与跟踪中心轨迹内点法相结合的混合求解算法。该算法利用混沌优化所具有的遍历性、随机性和
本文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而言,研究回绝言语行为是有价值的。因为汉语学习者不仅需要认识到中外语言形式的不同,同时更需要认识到语言背后的文化价值。也就是说,第二语言学习者
本文从文学创作与绘画艺术的联系的新角度,探讨了凌叔华作品的某些审美特质,力图扩展新的研究空间.文章第一部分论述她的作品之所以具有绘画美,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文学与绘
提出一种基于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PNN)的发电机进相能力建模新方法。该BPNN含2个隐层和1个输出层,以发电机有功和无功功率为输入,以发电机功角、
本文分别介绍分析诗人艾青的成长,诗歌的艺术,诗歌的发展及诗人的贡献和对后人的影响,描述了艾青早年的心路历程和求学经历,评析了诗歌在形象构成、意象选择及构造、语言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