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与目的: 新生儿败血症是新生儿期危重症之一,其发病率高,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病情进展迅速,并发症多,病死率高,需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改善患儿预后。另外,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菌种类及分布特征随不同年代、不同地区及不同新生儿分类方法而异,致病菌的耐药情况在不同地区也在逐渐发生改变。本研究以不同分类新生儿败血症患儿为研究对象,分析探讨近四年来汕头地区新生儿败血症临床特点及病原菌学情况,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方法: 对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汕头地区确诊为新生儿败血症的261例血培养阳性患儿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将这些资料按胎龄是否<37周,分为早产儿与足月儿两组;按发病时间是否超过7天,分为早发型败血症(Early-onset sepsis,EOS)与晚发型败血症(Late-onset sepsis,LOS)两组;按感染的来源地点不同,分为院内感染与社区获得性感染两组;按分娩方式的不同,分为顺产与剖宫产两组;按性别的不同,分为男性与女性两组,共五个组别,再进行有选择性的分析比较不同组别间患儿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主要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情况。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7. 0软件进行处理,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 新生儿败血症患儿主要临床症状前六位为发热(49.0%)、反应差(46.3%)、发绀或呼吸暂停(28.4%)、少吃(28.4%)、黄疸(28.0%)、循环不良(22.2%)。EOS患儿黄疸的发生率高于LOS患儿,LOS患儿中发热、循环不良的概率高于EOS患儿,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足月儿黄疸发生率明显高于早产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新生儿败血症常见实验室检查指标有白细胞(W hite b lood c e ll,W BC )、血小板(Platelet,PLT)、杆状核细胞/中性粒细胞(immature/total neutrophils,I/T)比值以及 C-反应蛋白(C-reacted protein,CRP)。其中早产儿发生 PLT 减少的概率高于足月儿,LOS 患儿发生CRP升高的概率高于EOS患儿,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本研究血培养阳性率为19.5%,共培养出菌株261株,其中革兰阳性菌(Gram-positive cocci,G+菌)121株(46.4%),革兰阴性菌(Gram negative bacilli,G-菌)133株(50.9%),真菌 7 株(2.7%)。G+菌中前三位致病菌分别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oagulase-negative Staphylococcus,CNS)(51.2%)、无乳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GBS)(29.8%)、金黄色葡萄球菌(9.9%)。G-菌中前三位致病菌分别为肺炎克雷伯菌(39.1%)、大肠埃希菌(28.6%)、阴沟肠杆菌(6.0%)。真菌中主要是白色念珠菌(57.1%)。在所有致病菌株中,最常见的主要病原体为CNS(23.8%)、肺炎克雷伯菌(20.0%)、大肠埃希菌(14.6%)、GBS(13.8%)。另外本研究还发现,各年份主要致病菌检出数量中,CNS有逐年上升趋势,肺炎克雷伯菌有逐年下降趋势。 3.1.足月儿与早产儿在G+菌、G-菌的感染率比较上,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足月儿以感染G+菌为主,早产儿以感染G-菌为主。另外,足月儿感染C N S、GBS的概率高于早产儿,早产儿感染肺炎克雷伯菌的概率高于足月儿,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2. EOS与LOS两组患儿中,在G+菌、G-菌以及真菌的感染率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EOS患儿感染GBS、非发酵菌属的概率高于 LOS患儿,LOS患儿感染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的概率高于EOS患儿,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3. 社区获得性感染与院内感染败血症两组患儿中,在 G+菌、G-菌感染率的比较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区获得性感染患儿以 G+菌为主,院内感染患儿以 G-菌为主。另外,院内感染患儿感染肺炎克雷伯菌、GBS及阴沟肠杆菌的概率高于社区获得性感染患儿,社区获得性感染患儿感染CNS的概率高于院内感染患儿,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4. 剖宫产与顺产败血症两组患儿中,在 G+菌、G-菌及真菌感染率的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剖宫产败血症患儿感染肺炎克雷伯菌及阴沟肠杆菌的概率高于顺产败血症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5. 男性与女性败血症两组患儿中,在 G+菌、G-菌及真菌感染率的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男性患儿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概率高于女性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 本研究选取主要致病菌共143株行药物耐药性分析,其中主要G+菌有81株,主要G-菌有56株,真菌有6株。G+菌中甲氧西林耐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ethicillin resistant coagulase negative Staphylococcus,MRCNS)共30株(66.67%),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MRSA)有2株(22.22%)。主要G-菌中产超广谱 β -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 β -Lactamases,ESBL)肺炎克雷伯菌有15株(65.22%),产 ESBL的大肠埃希菌有12株(46.15%),而在各年份主要耐药菌株检出情况中,我们发现MRCNS检出数量有逐年增多趋势。 4.1. 主要G+菌中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及苯唑西林耐药率极高,普遍为80%以上,对红霉素及克林霉素的耐药率较高,均在40%以上,对氨基糖苷类及喹诺酮类、糖肽类药物及利奈唑胺敏感性高,但有发现1株对万古霉素耐药的MRCNS。无乳链球菌对青霉素及万古霉素高度敏感,未发现耐药,对克林霉素及四环素耐药率极高,均在85.0%以上。 4.2. 主要G-菌中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对青霉素类、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及复方新诺明呈现出高度耐药性,耐药率均在50%以上,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尤其是头孢曲松也有较高的耐药率。两者对β -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及喹诺酮类药物具有较高敏感性,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未发现耐药情况。 4.3. 真菌对三唑类药物、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完全敏感。 结论: 1.新生儿败血症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反应差、发绀或呼吸暂停、少吃、黄疸、循环不良,足月儿黄疸发生率高于早产儿,LOS患儿发热概率高于EOS患儿。 2.早产儿比足月儿更易发生PLT减少,LOS患儿比EOS患儿更易发生CRP升高。 3.新生儿败血症血培养阳性率为19.5%,其主要致病菌为CNS、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GBS。足月儿及社区获得性感染患儿以感染 G+菌为主,早产儿及院内感染患儿以感染G-菌为主。另外男性比女性更易出现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性败血症。 4. G+菌中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类、红霉素及克林霉素的耐药率高,同时发现1株对万古霉素耐药的 MRCNS。GBS 对青霉素及万古霉素高度敏感。 G-菌中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对青霉素类、第一代、第二代头孢菌素及复方新诺明耐药严重,对第三代头孢菌素也有较高的耐药率,对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及喹诺酮类药物具有较高敏感性,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未发现耐药情况。真菌无耐药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