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柑橘褐斑病是由互隔链格孢菌橘致病型(Tangerine pathotype of Alternaria alternata)引起的危害性极大的柑橘病害,会造成落叶、落果、枯枝,导致果园产量大幅下降,给柑橘产业带来巨大损失。由非必需染色体基因编码合成的ACT毒素(Alternaria citri toxin)是病菌的关键致病因子。过氧化物酶体是真核细胞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单层膜细胞器,自身并无DNA,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柑橘褐斑病是由互隔链格孢菌橘致病型(Tangerine pathotype of Alternaria alternata)引起的危害性极大的柑橘病害,会造成落叶、落果、枯枝,导致果园产量大幅下降,给柑橘产业带来巨大损失。由非必需染色体基因编码合成的ACT毒素(Alternaria citri toxin)是病菌的关键致病因子。过氧化物酶体是真核细胞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单层膜细胞器,自身并无DNA,其基质蛋白由细胞核基因编码于细胞质中合成。基质蛋白依据自身包含的靶向信号肽被特定受体识别后,通过与过氧化物酶体膜上的对接复合体互作转运至到过氧化物酶体中。Pex13和Pex14是过氧化物酶体对接复合体中的两个核心蛋白,在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和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中Pex13和Pex14对过氧化物酶体的形成、菌体生长发育、次级代谢物的合成以及致病至关重要。然而,对Pex13和Pex14是否与柑橘褐斑病菌ACT毒素合成相关,乃至过氧化物酶体在互隔链格孢菌中的功能知之甚少。在本研究中,我们通过比较突变体ΔAaPex13和ΔAaPex14和回补菌株及野生型菌株Z7的表型变化,对AaPex13和AaPex14的生物学功能进行探究。我们的研究发现:(1)与野生型菌株Z7相比,ΔAaPex13和ΔAaPex14突变体中带有PTS1或PTS2信号肽的基质蛋白都不能正确定位到过氧化物酶体上;(2)ΔAaPex13和ΔAaPex14突变体的菌丝中几乎不形成过氧化物酶体,但脂质体的数量与野生型相比无显著差异;(3)与野生型菌株Z7相比,ΔAaPex13和ΔAaPex14突变体在PDA培养基上菌落生长速度无明显变化,但产生的气生菌丝的量分别减少了68.3%和48.8%,菌丝的黑色素积累量分别减少了77.5%和61.5%,基因回补后可恢复其营养生长能力;(4)AaPex13和AaPex14基因的缺失会影响柑橘褐斑病菌的分生孢子形成,在PDA培养基上培养14天后发现,ΔAaPex13和ΔAaPex14突变体的产孢量分别减少了91.4%和87.5%,孢子萌发率分别减少了79.4%和86.9%;(5)柑橘褐斑病菌ΔAaPex13和ΔAaPex14突变体的对氧化胁迫剂的敏感性增强;(6)ΔAaPex13和ΔAaPex14突变体对细胞壁胁迫剂的敏感性增强,且突变体的细胞壁变薄;(7)通过孢子悬浮液和菌饼接种测定致病力发现,ΔAaPex13和ΔAaPex14突变体丧失对红橘叶片的致病力,回补菌株致病力基本恢复到野生型菌株水平。此外,ΔAaPex13和ΔAaPex14突变体产生的致病性决定关键因子ACT毒素的量分别降低了30%和33%。以上结果说明,在柑橘褐斑病菌中,AaPex13和AaPex14基因与过氧化物酶体基质蛋白定位和过氧化物酶体的形成相关,影响病菌的生长发育、环境胁迫应答、ACT毒素生物合成以及致病性。这些结果为进一步解析柑橘褐斑病菌的致病分子机制奠定基础,同时也将为柑橘褐斑病的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禾本科植物的开颖是其进行有性繁殖的重要过程,而颖花开闭的调节是高效开展杂交育种和制种的关键限制因素之一,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禾本科植物的颖花开放由一对位于颖花基部的浆片吸水膨大启动,而细胞内水分的跨膜转运则通过膜上的水孔蛋白(AQPs)来实现。大麦(Hordeum vulgare L.)是世界上第四大谷类作物,但其绝大多数品种具有闭颖授粉特性,严重制约了大麦杂种优势的利用。因此,挖掘调控
香味是果实重要的品质指标,其形成的物质基础是芳香物质。脂肪酸是果实芳香物质生物合成的重要前体,比如不饱和脂肪酸亚麻酸(18:3)参与(E)-2-己烯醛和(E)-乙酸-2-己烯酯等芳香物质合成。然而,关于亚麻酸途径芳香物质形成的调控途径尚不清楚。本论文以‘湖景蜜露’(Prunus persica L.Batsch cv Hujingmilu)桃果实为主要材料,鉴别参与亚麻酸生物合成的结构基因及调控的
茶黄素是红茶中一类具有苯并卓酚酮结构的化合物,至今发现其中茶黄素双没食子酸酯(Theaflavin-3,3’-digallate,TF3)在体内外具有最强的生物活性。病理性心肌肥厚(Pathological cardiac hypertrophy,PCH)是心脏室壁在压力诱导下为满足血液循环而产生的不可逆增厚,是心力衰竭的前期表征之一。本研究采用血管紧张素II(Angiotensin II,ANG
中国是世界上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 L.)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多的国家,番茄年产量约占蔬菜总量的7%左右。番茄栽培过程中高温、低温、病虫害等不利生产因素以及果实采后运输、贮藏等条件严重影响番茄的产量及品质。酚类物质迷迭香酸(Rosmarinic acid,RA)具有强抗氧化能力,近来研究表明RA在植物抵抗非生物胁迫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RA在植物高温响应及果实保鲜和品质中
随着水稻产量和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消费者对稻米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垩白作为影响稻米外观、加工及蒸煮食味品质的重要因素,制约了我国优质水稻的发展。因此,挖掘垩白基因,了解其调控稻米品质形成的机理,才能更好地培育优质稻米品种。本研究以60Co-γ射线辐射诱变籼稻品种广陆矮4号(GLA4)获得心白突变体GM645为材料,将GM645与具有透明表型的粳稻品种台农67杂交构建重组自交系群体(GN-RIL)
近年来,我国蔬菜产业规模逐年扩大,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因其颜色鲜艳、营养价值丰富而受到消费者的喜爱,成为种植最广泛、消费最多的蔬菜之一,然而在生产过程中遭受多种病害威胁。其中,灰霉病是一种频发的死体营养型真菌性病害,由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引起,严重影响番茄生长与产量品质。目前,植物对灰霉病的防御机制尚不明晰,缺乏抗性种质,以化学防治为主,用药单一、
(E)-2-己烯醛和(Z)-3-己烯醛是两种重要的绿叶挥发物(GLV),对茶叶香气尤其是青气具有重要的贡献。红茶揉捻过程中产生强烈的青草气;较其他茶类,红茶中总是含有更多的(E)-2-己烯醛。在辣椒和黄瓜中,(Z)-3-己烯醛可以在己烯醛异构酶(HI)催化下可以生成(E)-2-己烯醛。然而,这个己烯醛异构酶在茶树中尚未被鉴定(Cs HI)。本文研究了茶叶萎凋和揉捻过程中(E)-2-己烯醛和(Z)-
新烟碱类杀虫剂噻虫胺已被广泛应用于不同的农田系统。研究表明,噻虫胺杀虫剂对非目标水生生物有毒性。新烟碱类农药在农田中的大量使用导致两栖动物的种群灭绝及数量减少。海蛙(Fejervarya cancrivora),作为水稻农田生态系统中害虫的重要捕食者,可用于调查检测新烟碱类农药的急性及慢性毒性。本研究测试了新烟碱类噻虫胺对Gosner 26-27生长期海蛙蝌蚪健康和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96小时内
茶树系浙江省重要的经济植物,长期以来对浙江省茶树根际的植物寄生线虫一直缺乏系统的报道。本研究对浙江省主要茶产区茶树根际植物寄生线虫进行了采集、分离及形态学和分子分类与鉴定,共鉴定出隶属2目8科11属的15种植物寄生线虫:其中包括新种1个,国内新记录种1个,浙江省新记录种3个,茶树寄主新记录种6个。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从浙江杭州茶树根际土壤中分离并鉴定盘小环线虫属1新种——拟中华盘小环线虫新种(D
弃采茶鲜叶和修剪枝等副产茶资源含有大量的纤维素、蛋白质和微量元素等物质,这部分副产物的废弃不仅造成了宝贵资源的浪费,还增加了环境压力。饲料青贮技术可以借助微生物降低原材料p H,具有营养保存时间长、操作简便等优点,常用于饲料生产及农业废弃物资源转化。本研究以弃采茶鲜叶和修剪枝为原材料,通过比较青贮发酵后的饲料品质,分析青贮发酵过程中茶鲜叶和修剪枝的化学物质转变和微生物群落的动态变化;并通过在青贮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