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1)在党和人民事业全局中,意识形态工作肩负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神圣使命,是不容有失的极端重要的工作。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和人民事业发展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显著增多,各类风险挑战压力急剧增大,尤其是在目前我国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社会思潮多元多变多样的激烈态势之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风险压力陡然增大。我国高校身处意识形态斗争前沿,是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直接关系到能否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使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以,面对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形势,积极、主动开展意识形态风险防范,成为新时代高校必须审慎面对的重大时代课题。本选题的研究从风险防范的角度出发,探讨新时代我国高校的意识形态安全建设问题。论文由宏观层面切入,探究了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风险防范的理论基础与现实价值,主要成绩与时代境遇等内容;进而转入微观层面,依托于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五大使命,具体分析了新时代高校有什么意识形态风险、如何防范等问题;最终立足整体的实践要求层面,就提升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风险防范的实践效能,提出自己的思考。第一,探讨了对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风险防范的科学把握。本文从概念分析入手,通过对“意识形态”、“风险”两大核心概念的理解与区辨,推导出“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风险防范”的概念,并针对其基本内涵、主要特征展开阐释。本文还立足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多学科知识理论,阐明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风险防范的理论支撑。同时,本文还探讨了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风险防范的价值蕴含问题。第二,回顾了十八大以来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所取得的历史性进展。本文通过对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在党的领导、制度建设、阵地建设和队伍建设等方面所取得突出成绩的回顾,明确凸出本选题研究“肯定主流、探究不足”的主基调。第三,阐释了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风险防范的分析框架。这部分的研究旨在明确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风险防范的“时空”特殊性,以及明晰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风险何以形成,这一防范实践的逻辑起始问题。在“时空”特殊性方面,本文着眼两大意识形态的长期对立共存、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时代定位,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性极大凸显、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理论创新持续推进、意识形态风险防范技术手段迅速发展的时代机遇,以及高校意识形态风险更趋“复杂多变”、供需结构“矛盾突出”、治理效能“转化不足”的时代挑战,明晰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风险防范的现实境遇,进而解决选题研究的时间特殊性问题;同时,本文聚焦高校所肩负的以育人为核心的根本使命,和以服务育人为导向的重要使命,分析了意识形态风险对于高校所具有的全域、全程影响,从危险性与机遇性两个方面揭示出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风险防范刻不容缓,从而明确选题研究的空间特殊性。在风险防范的逻辑起始方面,本文梳理了当前高校意识形态风险的基本类型,并依据风险因素对于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威胁程度,提出了核心风险因素、迁移风险因素及环境风险因素三大风险因素形态,并探究了风险因素间传导、叠加、演变、升级的作用机理。第四,分析了高校五大使命中的意识形态风险防范。高校所肩负五大使命既是高校特殊性的集中体现,也为本选题研究提供了微观视角,本文以此为切入,遵循五大使命中“有何风险”、“如何防范”的研究逻辑展开分论。在人才培养方面,本文紧扣高等教育“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揭示高校在培养什么人问题上“对目标把握不准”的风险,提出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提升品德修养、培育奋斗精神和劳动精神的防范策略;揭示高校在为谁培养人问题上“对立场理解不深”的风险,提出加强党的领导、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和促进教育改革创新的防范策略;揭示高校在怎样培养人问题上“对特色发挥不足”的风险,提出坚定人才培养文化自信、实现育人主体高效整合、坚持以我为主与融通中外、构建人才评价中国标准的防范策略。在科学研究方面,本文聚焦指导思想、关系把握和科研评价问题,指出高校科研主体对于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理解运用不到位的风险,提出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增强马克思主义的现实解释力、提升科研队伍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防范策略;指出高校科研主体对学术与政治把握不准确的风险,提出强化信仰引领、提高政治鉴别力、拓展传播体系的防范策略;指出盲目崇拜西方科研评价的风险,提出彰显评价理念的人民性、探索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凸显评价指标的具体性的防范策略。在社会服务方面,本文紧扣服务理念、舆论引导与成果推广问题,阐释了高校社会服务理念受市场观念负面影响的风险,提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界分高校社会服务的明确责任、纠正高校社会服务的评价导向的防范策略;阐释了舆论引导对时效把握不充分的风险,提出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舆情监测、拓展宣传阵地的防范策略;阐释了成果推广对精准聚焦有欠缺的风险,提出强化成果推广的鉴别能力、引入成果供给的调控机制、增强智库建设的使命担当的防范策略。在文化传承创新方面,本文抓住承继传统文化、吸收外来文化与发展先进文化的基本思路,分析了高校在承继传统文化中对古今关系认识失当的风险,提出打通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的时空关联、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话语的有机融合、实现传统文化与育人体系的交汇对接的防范策略;分析了吸收外来文化中对虚无倾向警惕不足的风险,提出实现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持续强化、推进大学文化涵育水平的整体抬升、建构外来文化价值诉求的甄别机制的防范策略;分析了发展先进文化中对现实需求把握失准的风险,提出坚守社会主义先进方向、强化引领发展责任意识、助力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防范策略。在国际交流合作方面,本文立足高校人员往来、学术互动与规则变动,聚焦人员往来中的价值渗透风险,提出推动建设强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完善出国留学人员意识形态教育、创新来华留学人员意识形态工作的防范策略;聚焦学术互动中的观念推介风险,提出厘清政治、思想、学术“三类问题”,建设学科、学术、话语“中国体系”,构建审核、引入、评价“规范流程”的防范策略;聚焦规则变动中的话语失力风险,提出夯实办学育人的质量根基、提炼高教实践的中国范畴、健全国际发声的传播体系的防范策略。第五,明确了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风险防范的实践要求。针对前文的阐述,本文从领导、实施与保障三个方面,阐释了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风险防范的实践要求问题,进而为选题研究提供最终落脚。在强化党的领导方面,提出以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重点强化思想引领,以有效提升“组织力”为目标强化组织建设,以旗帜鲜明“讲政治”为前提强化执纪问责;在优化组织实施方面,提出以“信息技术”为依托提升风险识别准度、以“科学思维”为导向增强风险研判效率、以“整体协同”为聚焦打造风险防范合力;在深化条件保障方面,提出要推进制度建设的“落细、落小、落实”、实现阵地建设的“巩固、拓宽、深化”、保证队伍建设的“严选、教育、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