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成就目标概念被引入成就动机研究领域,成就目标就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但是国内以成就目标四分法为理论基础对我国小学生成就目标、学业求助与学业成绩的关系尚未有深入研究。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法,以银川地区884名三至六年级小学生为研究对象,旨在了解其地区性成就目标类型和学业求助类型的分布状况,探讨成就目标、学业求助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试图揭示出银川地区小学生成就目标和学业求助的发展趋势,为当地小学生学习动力的增强、学习策略的优化、学习成绩的提高和教师、家长的教育干预提供依据。本研究得出的结论主要有:(1)银川地区小学生成就目标存在四个维度,在掌握趋近目标上的得分最高,在学业求助态度上主要以求助益处为主,在学业求助行为上,超过96%的小学生使用工具性求助。(2)在求助代价-老师、执行性求助和回避性求助上,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3)三年级小学生在成绩趋近目标和掌握趋近目标上的得分最高;四年级小学生最愿意向同学求助,使用工具性求助最多,使用执行性求助和回避性求助最少。(4)民办学校和城区学校的小学生更看重得到比他人高的分数,公办学校的小学生的成绩回避目标得分更高;城区学校小学生更愿意向老师求助,郊区学校小学生在求助代价上的得分更高,并更多使用执行性求助和回避性求助。(5)低分组的小学生更多持有回避目标和求助代价,更多使用执行性求助和回避性求助;高分组的小学生则更多持有趋近目标和求助益处。(6)成绩趋近目标、掌握趋近目标、求助益处-同学对学业成绩有正向回归效应,成绩回避目标、掌握回避目标、求助代价-老师、求助代价-同学、执行性求助和回避性求助对学业成绩有负向回归效应。(7)成绩趋近目标能够正向预测求助益处和工具性求助;掌握趋近目标能够负向预测学业求助代价、执行性求助和回避性求助;成绩回避目标与学业求助态度和行为均有回归效应;掌握回避目标能够正向预测求助益处和工具性求助。(8)求助益处-老师对工具性求助和回避性求助有回归效应;求助益处-同学能够正向预测工具性求助;求助代价-老师对执行性求助、回避性求助有显著的正向回归效应;求助代价-同学能够正向预测执行性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