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金融一体化出现了加速发展的趋势。金融资源在全球范围内转移的同时,由于自然条件、技术条件、经济条件和社会条件等的地域差异,货币与金融运行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不平衡性和地域性。真实经济并非新古典理论的无摩擦平面,它们在特定的空间以复杂的方式被生产和再生产。因此,国外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货币与金融领域的空间特征,货币与金融地理逐渐成为发达国家经济学家和地理学家的热点研究议题之一。而自从上世纪90年代实行金融体制改革以来,我国金融体系的运行机制也发生了深刻变化,衍生出许多与西方国家类似的货币与金融地理问题,如金融中心的构建以及金融排除现象的产生等等。然而,国内学术界对于该学科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文献数量不多,因此,回顾国外相关研究进展并加快我国货币与金融地理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当前,西方有关货币与金融地理学的研究文献中很大一部分采取了论文的形式。它们虽然进行了深入地探讨,但由于大都选取了相对狭窄的研究领域,以致至今没有出现全面的概括性的研究文献。而国内相关文献综述或侧重于经济学角度或侧重于地理学角度,也没有完整地展示该学科的历史发展过程及研究现状。相比之下,本文在参考国内外有关文献的基础上,对西方经济学界和地理学界有关货币与金融地理学的研究文献进行了评介:首先理清了西方货币与金融地理研究的三个重要发展阶段,并对近年来该领域研究的三大重要议题进行了评介;其次,按照研究侧重点与方法的不同,将有关货币与金融地理的研究归结为三大主要学术流派,清晰完整地展示了该学科的研究现状;最后,笔者根据已有文献和自己的理解,抽象出了货币与金融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和研究对象,并分别对三大学派的研究方向与成果加以评析,比较深刻地揭示了货币与金融地理学的研究价值及其应用前景。本文主要分为六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主要介绍研究背景、研究意义以及国内有关研究进展;第二部分从分析货币与金融现象是否具有地理性入手,来探究货币与金融地理学研究的必要性;第三部分梳理出货币与金融地理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第四部分评介近年来西方货币与金融地理学研究的三大主要议题;第五部分归结出了西方货币与金融地理研究的三大主要学术流派并分别加以评析;第六部分探讨国外的研究对国内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