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留守幼儿是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而产生,虽然近年来社会各界人士对留守儿童的关注日益增多,但对于学前阶段留守幼儿及其同伴交往能力发展的关注度较低。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内容,对于幼儿今后的人际交往、个性、情绪等的形成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本研究选取了河北省经济发展较落后的6个地市10所幼儿园,选取留守幼儿193名,非留守幼儿193名。通过对幼儿的访谈、观察;对教师的问卷、访谈;对部分幼儿家长访谈等途径对农村5-6岁留守幼儿同伴交往能力进行深入探究。研究发现:河北省农村5-6岁留守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发展迟滞,留守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发展水平与非留守幼儿有显著差异,留守幼儿显著低于非留守幼儿;留守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在基本语言表达能力、交往主动性、交往策略、交往问题行为四个维度上显著低于非留守幼儿。研究者根据数据分析、对幼儿的观察及对教师和家长的访谈得出,目前河北省农村5-6岁留守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存在以下问题:基本语言表达的内容与情节丰富性低、交往主动性不足、缺乏交往策略应对同伴冲突、交往问题行为严重等。研究者对影响留守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发展的因素进行探究得出:家庭因素是留守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发展迟滞的根本原因,包括:亲子间有效互动缺乏、母亲教养缺失、祖辈养护人教育理念落后及照料人的交往方式与经验影响等;幼儿园及社会缺乏对农村留守幼儿群体的关注。为了提高农村地区留守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研究者基于以上内容,提出如下建议:家庭:加强亲子间有效互动,增强父母的陪伴意识,创设良好的家庭交往环境,培养留守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幼儿园:增强对留守幼儿的关注,通过开设课程、组织活动、深入家庭等途径促进留守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发展;政府和社会:充分利用政府、大众传播媒介、社区、公益组织等各方面力量,为留守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发展提供补偿教育,为幼儿今后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