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藏自治区社会现代化跨越式发展的核心和前提是西藏人综合素质的大幅度提高。因此西藏职业教育任重道远。本文的论点是西藏职业教育应该如何为生产实践服务,而不是停留在为西藏应该发展职业教育进行呼吁。
考虑到西藏职业教育复杂的现实背景,个案研究方法是一种恰当的选择。论文主要以德国“双元制”为参照,根据西藏自治区特殊的区情,以拉萨旅游企业与旅游职业教育关系为个案研究对象,从一个具体而富有代表性的关联中把握西藏职业教育的特性与瓶颈问题。从教学主体、经费主体和法律主体三个方面分别对西藏职业教育和用人单位的互动关系进行了深度访谈与问卷调查。现行学校本位的职业教育体制下,学校与用人单位是互不关联的“两张皮”。西藏职业学校面临着:生源少,毕业生就业难的尴尬处境,而在企业方面,最大的障碍是目前整个西藏区内基本上没有企业紧缺的人才类型。而要企业自身去培养是不可能的。根据调查结果分析,不论从学生和学校角度,还是从用人单位的角度,西藏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是教育体制问题,其次才是资金短缺问题。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制度,缺乏用人单位——企业的参与,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无效的制度安排。单纯的资金投入并不能解决西藏职业教育目前与生产实践脱节的困境。西藏职业教育急需通过政府的资金投资,促成一种校企互补办学的教育制度的产生。
作为着力于研究“理性人的互动行为”的理论,博弈论提供了研究职业教育制度的重要方法和工具。在“博弈论”论的框架下,对复杂背景下西藏职业教育制度的分析是一种动态的观察。目前国际各国成熟的职业教育制度的基本共同特征是:制度成长、成熟都经历了一个长期学校、企业和政府三方博弈的过程。职业教育的制度是在企业界的积极参与下形成,有浓厚的企业文化根基。因此由“囚徒困境”解释学校本位的职业教育体系下,西藏职业学校与企业分离给双方的发展造成的困境是比较合适的。论文第四章,在博弈论的框架下,分析得出:政府直接给学生发放“教育券”虽然能部分解决职业教育生源问题,但不能提高毕业生的就业机率。不能解决职业学校与企业互不关联的教育体制问题。这就是本文提出的“人力券”作为一个过渡阶段的职业教育制度建议,要干什么,解决什么的问题。作为本次研究的创新性成果,论文初步提出了由政府委托校企合作机构给学生发放有价证券——“人力券”为手段,从制度层面扶持藏区企业影响职业教育的能力。拟为西藏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最近八至十五年的职业教育制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