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抑制线粒体分裂蛋白信号通路后,观察氯化锂-匹鲁卡品癫痫大鼠模型行为学改变及DRP1和ENT1表达变化。方法:,选取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腹腔注射氯化锂-匹鲁卡品建立癫痫动物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四个实验组:癫痫组(6h、24h、72h、1W四个时间点,n=5×4)、mdivi-1组(DRP1抑制剂)(n=5)、DMSO溶剂对照组(n=5)与正常对照组(n=5)。造模成功后,选首次发作潜伏期,首次癫痫发作后1小时内癫痫大发作(Racine评分4级及以上视为大发作,即造模成功)次数,两方面的行为学来评估各组大鼠癫痫发作程度;透射电镜观察大鼠海马线粒体改变;应用Western Blot、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标记技术检测DRP1在各实验组大鼠颞叶皮质与海马区的表达情况;应用Western Blot检测ENT1在各实验组大鼠颞叶皮质与海马区的表达情况。结果:1.行为学结果:正常组大鼠无癫痫发作,癫痫组与溶剂对照组的潜伏期分别为24.4±5.12min、23.6±4.67 min,mdivi-1抑制剂组为38.8±1.30 min;首次癫痫大鼠大发作次数为9.0±0.52、溶剂对照组为9.0±0.37、mdivi-1抑制剂组为4.5±0.33,癫痫组及溶剂对照组的发作潜伏期、首次癫痫大发作的次数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上述两组比较,mdivi-1抑制剂组实验大鼠的潜伏期显著延迟,癫痫大发作频次显著减少,与癫痫组相比较,其统计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透射电镜观察海马CA1区线粒体超微结构:正常组大鼠海马线粒体结构完整,癫痫组与mdivi-1组大鼠海马线粒体存在不同程度的损伤,癫痫组大鼠海马线粒体明显肿胀,线粒体结构明显破坏,部分内外膜崩解,mdivi-1组大鼠海马线粒体稍肿胀,可见部分嵴的分裂,基质密度降低,未见膜的崩解。3.Western Blot、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检测DRP1在不同组别脑组织的表达结果。3.1 Western Blot结果:正常组大鼠海马及颞叶新皮层中均检测到DRP1有基础表达,癫痫发作后6h表达开始上升,24h组DRP1表达达高峰,72h仍有较高表达,随之出现明显下降,mdivi-1组DRP1显著下调,与24小时癫痫组相比,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3.2免疫组化检测结果:DRP1免疫阳性细胞主要在神经元样细胞膜上表达,癫痫组DRP1的阳性细胞个数显著增加,正常组与mdivi-1组的DRP1阳性细胞数少,与癫痫组相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3免疫荧光标记检测结果:在海马CA1、CA3和DG区,神经元树突特异性标志物MAP2与DRP1共表达,表达主要在神经元上,而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标志物GFAP与DRP1不共表达。4.Western Blot检测ENT1在各组大鼠海马中的表达结果:ENT1在mdivi-1组大鼠海马中的表达与癫痫组(24h)相比较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RP1介导的线粒体动力学失衡影响ATP的生成,致腺苷生成障碍,从而影响ENT1的功能变化,导致兴奋性氨基酸递质的改变,可能是癫痫的发病机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