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99年举办的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始,我国园林博览会历经了十多年的发展。尽管会时成功地吸引了众多游客前去参观游览,但是会后游客量骤减,园区维护成本高等影响其长期发展问题日渐突出。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几届园林博览会从规划到发展的简析及相关因素对比,总结我国园林博览会会后利用现状及其特殊性,指出会后利用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进行基于会后利用而进行园林博览会规划设计的必要性。通过参考世博会可持续设计导则的构建,吴志强、朱勃提出的PRE-POST理念、3R原则、零影响原则,本文选择系统论、循环经济理论、生命周期理论作为基于会后利用的园林博览会规划体系构建的理论依据。通过目标法和交叉法构建体系框架,再通过综合法、排除法筛选相关因子。对会时过渡到会后时产生的,影响贯穿整个规划过程的变量进行分析,具体指导在不同阶段相关因子的规划设计。首先是前期统筹规划阶段的相关因子研究,包括选址、场地面积和组织招展方式。通过对相关案例及不同因素的分析,确定选址的原则;预测会时会后游人量来帮助确定适宜的会时会后场地面积,得出临时性和永久性场地用地面积;对国内外不同案例的简析,指出政府和稳定的组委会对园林博览会长久发展的重要性,前置招展模式帮助实现会后资金平稳过渡,以及多样化的参展单位改变政府建园的单一性,丰富会后利用的内容。其次是规划设计阶段对场地分区规划方法、场地布局模式、材料的选择与临时性技术措施。分区规划要基于场地的生态和资源特征评价基础上,将永久性和临时性区域落实在图纸上,并根据园博会绿地特征,将不同类型的绿地分配到适宜的区域中,给出绿地保留的原则,和相应区域的会后策略。接下来通过有效的场地布局、交通组织和场馆建筑安排方便会后利用。再通过采用具体的设计方法和材料开始实施建设。会后利用阶段主要包括会后利用形式的总结、会后可采用的具体改造再利用措施和会后具体的管理模式和原则,希望可以拓展园博会会后多样化的利用方式,并根据不同的方式采用相对应的管理模式,使场地得以可持续的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该系统仍然需要面临着大量的理论建构的加强和实践检验,不断深入和查缺补漏。不断完善规划体系,补充相关因子,使园林博览会结束后可以更好地服务于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