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金融危机后,政府对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进行深入思考,对系统性风险的认识与研究也更加深刻。资产价格的大幅波动是系统性风险的成因之一,资产价格的非理性上涨可能导致经济泡沫的产生,损害实体经济的发展。在此背景下,央行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的相互配合就显得尤为重要,二者间的协调机制能够有效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促进实体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因此研究宏观审慎视角下货币政策应对资产价格波动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首先,本文参考国内外的相关文献,梳理关于宏观审慎政策的界定、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关系的相关研究。其次,在综述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本文阐述了宏观审慎政策的定义,全面详细介绍宏观审慎政策工具与宏观审慎评估体系;在应对资产价格波动上,重点论证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关系,一方面,研究货币政策与资产价格波动的关系,分析货币政策的资产价格传导机制,另一方面,研究宏观审慎政策与资产价格波动的关系,分析各类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的传导路径,最后结合宏观审慎评估体系与货币政策的资产价格传导机制,研究宏观审慎政策监管指标对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影响,分析对资产价格波动的调控作用。最后,本文运用协整关系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等方法检验各变量间的长期关系和因果关系,证明变量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且宏观审慎监管指标对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有影响,进一步可对资产价格波动进行调节;并构建VAR模型分析宏观审慎监管指标对资产价格波动的影响,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结果表明,宏观审慎政策监管指标对货币政策的影响会传导至资产价格,进而调节资产价格波动,最终作用到实体经济发展。本文结合理论与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相较于单独使用货币政策,结合宏观审慎监管指标时的货币政策在调节资产价格波动上的效果更优。采取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有机结合的政策搭配,在调控资产价格波动时,能进一步加强货币政策的调控效果,宏观审慎监管指标可逆周期调节资产价格波动,维持金融市场稳定,从而推动实体经济稳健发展。在本文结论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一是提高宏观审慎监管的地位。加强各监管部门间合作机制,协调部门间监管行为,建立监管机构间的信息共享系统,完善关于宏观审慎监管体系的法律,以法律形式加强宏观审慎监管的地位;二是推进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联合机制。根据宏观审慎监管评估体系,加强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率等宏观审慎监管指标的监管,逆周期的调整银行信贷规模,既稳定资产价格和金融市场,又保持物价水平平稳,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三是建立逆周期的货币政策调节机制。央行需要审时度势和预测经济态势,逆周期调节银行的信贷规模。同时在建立逆周期的货币政策调节机制中需要宏观审慎监管的辅助,也需要利率市场化等一系列政策工具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