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能谱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成像定量分析对肺癌与肺结核及肺结核以外炎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及肺癌病理类型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29例经病理证实的肺结节/肿块的患者,其中肺癌99例(腺癌49例、鳞癌37例,小细胞肺癌13例),炎性病变19例,肺结核11例;对所有患者进行宝石CT能谱成像模式三期增强扫描并重建,将1.25mm层厚的单能量图像传至A w4.5工作站,由两位高年资影像科诊断医师分别进行能谱图像分析,并分别测量动脉期(30s)、静脉期(60s)及延迟期(90s)病灶的标准化碘浓度(NIC)、(40kev)CT值以及能谱曲线斜率,比较肺癌、肺炎、肺结核各参数间的差异。数据的统计学分析软件采用SPSS16.0;首先对数据进行正态分布检验,若数据为正态分布再检验其方差齐性;方差齐时,数据的组间差异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L SD-t)法;方差不齐时,数据的组间差异比较采用两样本的校正t检验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再分别测量动脉期(30s)、静脉期(60s)肺腺癌与鳞癌的标准化碘浓度(NIC)、(40kev)CT值以及能谱曲线斜率,比较二者参数间的差异。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比较肺腺癌与鳞癌(40kev)CT值,能谱曲线斜率、标准碘基值的差异性;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绘制特性曲线(RO 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并分析各指标诊断效能,求得鉴别肺腺癌与鳞癌的各能谱CT定量指标的阈值。结果125例患者经手术或纤维支气管镜取得病理证实,4例炎性病变患者由随访结果证实,所有患者资料齐全;共分为三大组:肺癌组、炎性组、结核组;其中肺癌组再分为腺癌组和鳞癌组。动脉期、静脉期及延迟期肺癌组、炎性组、结核组的NIC值、(40kev)CT值以及能谱曲线斜率(40-80kev)基本为炎性组最高,均为结核组最低,肺癌组居中。结核组与其他两组进行比较,病灶在三期扫描中N IC值、(40kev)CT值及能谱曲线斜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P<0.05);炎性组与肺癌组比较,仅在延迟期NIC值及(40kev)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数据无统计学意义。肺腺癌组与鳞癌组进行比较,腺癌组在双期扫描中NIC值、(40kev)CT值及能谱曲线斜率均大于鳞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动脉期能谱曲线斜率下面积最大,为0.746;当阈值为105.5时,动脉期(40kev)CT值对鉴别腺癌与鳞癌的特异度最高,为78%;当阈值为0.247时,静脉期标准化碘浓度对鉴别腺癌与鳞癌的敏感度最高,为76%。结论能谱CT成像定量参数在肺癌、炎性病变、肺结核之间及腺癌与鳞癌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其鉴别诊断提供了可靠的帮助;能谱CT成像定量分析对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存在很大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