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旅游业是20世纪经济增长最快的产业,旅游业中增长最快的部分是生态旅游。而当前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实践面临着各种矛盾和困难,迫切需要完善的理论来指导其发展。因此,本文选择该课题进行生态旅游资源评价及开发对策研究,对合理利用和保护生态旅游资源,促进生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本文从行政区划、地理区位、地形地貌、气象气候和水文、历史沿革、自然资源、经济发展概况和生态旅游资源等8个方面对研究地——伊春进行了介绍。 从气候、水体质量、空气质量、区域噪声四个方面入手,进行了生态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采用目前比较流行的旅游气候生理指标舒适指数、风效指数和气候特征来评价该区域的气候条件;对本区域具有代表性的河流和饮用水状况根据《地表水监测规范》中的规定进行分析,采用地面水均值型综合污染指数法进行评价;选择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总悬浮颗粒三项指标数据作为伊春区域大气质量评价因子,对比国家《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标准》(GHZB1-1999),采用空气质量综合污染指数法进行评价;从区域环境噪声、24小时功能区噪声和交通噪声三个方面对伊春区域噪声进行监测评价。 总结以往专家、科研人员的工作经验,结合伊春实际,拟定了一个科学的生态旅游资源分类系统方案和定量评价方法。该方案不仅考虑了属性分类,还考虑了规模分级,以便于资源定量评价。新拟定的分类系统分为三个层次:系、类、型。与《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标准相比,新拟定的分类分级系统在生态旅游资源种类数量上有所简练。在体现生态旅游资源单体属性时,以型来定性。设定型的规模为三个等级:域、段、元,分别体现大、中、小规模的概念。 提出了该区域生态旅游资源评价体系和具体方法:(1)资源归类。根据本文拟定的生态旅游资源分类系统,对所普查的生态旅游资源单体进行属性归类,确定其基类(型),并根据其规模确定规模等级。(2)粗评。经过粗评,过滤去资源品质较低的单体,且可以定量地得出区域内旅游资源的类型趋向。(3)详评。对剩余分值较高的单体,先确定评价内容和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与专家咨询法结合来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重。根据权重分布,设置评价指标标准分数表,分为5个级别。用多级模糊模式识别模型与非结构型决策理论对项目进行综合评价,得出旅游资源的隶属级别。详评可在更广阔的范围内确定旅游资源的等级,使区域内的资源具有世界范围内的可比性。 对伊春区域生态旅游开发的适宜性评价和分析。从气候条件、水体质量、空气质量环境噪声等四个环境要素以及交通、通讯、电力、供热、卫生、教育、文化、体育、城市基础设施和发展生态旅游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评价,总体情况是发展生态旅游具有明显的优势,潜力巨大。 对伊春区域生态旅游资源的粗评和详评分析可知:伊春区域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占据绝对优势,其次是人文生态旅游资源,而服务系生态旅游资源分值最低;生态旅游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