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梅花(Prunus mume)是中国的传统名花,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为实现“南梅北移”,提升其抗寒性是梅花长期的育种目标。育种专家以真梅系梅花与杏杂交培育出了能够在“三北”地区安全越冬的杏梅品种,但是目前关于杏梅抗寒性较强的分子机理尚不清晰。因此,为了全面解析杏梅抗寒性较真梅强的原因,本研究以杏梅‘淡丰后’,真梅‘北京玉碟’和它们的杂交后代‘香瑞白’为研究对象,对其在低温胁迫下的耐受能力进行系统评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菊花、牡丹、梅花观赏性品种优质高效配套栽培技术”(2019YFD10015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梅花PmWRKYs转录因子参与冷胁迫应答的分子机理研究”(31800596); 北京市共建项目;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梅花(Prunus mume)是中国的传统名花,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为实现“南梅北移”,提升其抗寒性是梅花长期的育种目标。育种专家以真梅系梅花与杏杂交培育出了能够在“三北”地区安全越冬的杏梅品种,但是目前关于杏梅抗寒性较强的分子机理尚不清晰。因此,为了全面解析杏梅抗寒性较真梅强的原因,本研究以杏梅‘淡丰后’,真梅‘北京玉碟’和它们的杂交后代‘香瑞白’为研究对象,对其在低温胁迫下的耐受能力进行系统评价,分析梅花不同品种在不同低温环境下不同组织内水分过冷的差异,结合转录组学、形态学和植物生理学,从转录水平探究形成梅花不同品种抗寒能力差异的分子生物学机理。主要结果如下:(1)梅花不同品种抗寒能力存在明显差异。通过离子渗漏率和芽成活率统计分析,‘香瑞白’的抗寒能力介于父母本之间,其成年树一年生枝条的LT50(半致死温度)为-27.93℃,高于真梅‘北京玉碟’LT50=-18.73℃,低于‘淡丰后’LT50=-44.92℃;‘香瑞白’冷锻炼后抗寒性显著增强,一年生嫁接苗经过5d的4℃冷锻炼后,半致死温度提升了6℃,提升幅度显著高于两亲本,抗氧化酶活性和类黄酮含量等指标相关调控基因PmPOD4、PmPOD44、PmCZSOD2、PmFLA3等的表达水平显著提升,说明‘香瑞白’可能通过提升抗氧化酶活性增强其抗寒能力。(2)低温环境下梅花不同品种茎和芽内水分的结冰点温度存在显著差异。利用红外技术和活立木水分检测技术统计3品种结冰点温度,杏梅‘香瑞白’和‘淡丰后’的成年树一年生茎结冰点温度在-4℃到-6℃之间,低于真梅‘北京玉碟’(介于-3℃到-4℃之间),3品种一年生嫁接苗的结果和成年树结果趋势一致,推测杏梅茎组织可能通过降低结冰点温度,避免反复冻融对其造成伤害。‘北京玉碟’的芽结冰点温度在-7℃到-8℃之间,显著低于两个杏梅品种(-6℃到-7℃之间),存在差异的原因可能是真梅花芽组织内水分过冷的机理和杏梅品种不同。(3)梅花不同品种中大量转录因子和蛋白修饰基因在低温响应阶段表达。PmWRKY18和PmWRKY55、PmNAC17和PmNAC42、Pmb HLH78、PmCBFs和PmICEs表达量显著升高,其中PmCBF3,4,8和PmICE4在品种间有差异,‘北京玉碟’和‘香瑞白’的表达量差异倍数比‘淡丰后’高;蛋白激酶PmOST1、PmMPKs、E3泛素连接酶PmPUB1,15,23和脱落酸ABA合成基因PmXAN在4℃冷胁迫8h后表达量显著升高,后又恢复到初始表达水平,它们可能在低温信号感受和传导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4)编码逆境相关功能蛋白的基因在梅花不同品种的低温锻炼阶段上调表达。基于功能富集结果,这些基因主要涉及到了脱水素合成、糖转运或分解和泛素化等通路。泛素基因(PmPUB3,5,7,12)、脱水素基因(PmLEAs)和糖代谢相关基因(PmGGPase1、PmGol S1、PmβA3、PmFBA1、PmSS3)在该阶段大量表达,在清除错误折叠蛋白、维持细胞正常功能上发挥重要作用。(5)梅花不同品种冻后恢复阶段大量细胞重建相关基因表达水平升高。泛素基因PmPUBs参与了DNA修复和细胞周期调控;PmCYP707A高表达抑制ABA的合成,帮助梅花进入正常发育状态;此时,转录因子PmWRKYs、PmNACs和Pmb HLHs等表达量升高,它们可能参与了梅花细胞重建和组织生长发育的分子调控。(6)离子渗漏率指标和WGCNA的salmon模块强正相关。该模块大多是作用在细胞膜上的基因,参与了细胞膜低温信号响应和转运调控,结合差异基因分析,筛选到PmWRKY16,18和55转录因子是参与梅花低温响应的候选基因。(7)初步证实了转录因子和泛素基因参与了梅花逆境响应。克隆获得了6条PmPUB基因和2条PmNAC基因的c DNA全长,1条PmWRKY基因和前人得到的序列一致,命名为PmWRKY18。异源转化烟草,成功得到转PmPUB1、PmPUB3和PmWRKY18基因的过表达烟草株系,对其进行低温胁迫后的表型、生理和相关互作基因的定量表达观察,转基因植株抗寒性显著高于空载对照,初步证明了这3个基因在梅花低温胁迫相关调控网络中起着关键性作用。本研究首次使用红外和活立木水分监测研究梅花在低温胁迫下的结冰规律,在转录水平深入的分析梅花不同品种在低温响应、锻炼和冻后恢复阶段的差异基因,旨在为梅花进一步的抗寒研究奠定基础,以期能够利用分子育种手段培育出既具有梅花特有的花香、花色又具有强抗寒能力的梅花品种。
其他文献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开始在中国、韩国、日本、伊朗、意大利等多个国家肆虐,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严重阻碍了旅游业、航空运输业、零售业等行业的发展,使得股市受挫严重,加剧了投资者的恐慌情绪,对企业经营也造成了恶劣影响。可以说,类似新冠肺炎这种全球突发事件正是一种外部不确定性因素的表现,随着中国经济日益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将对企业运营产生重要影响,外部不确定性的概念也逐渐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重大国家战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长江经济带战略是在国际国内两方面背景下提出的,是既利当前又惠长远的重大决策部署。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体现,是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示范蓝图,也是中国理顺经济体制机制的重要示范区,为统筹全国发展提供新的战略支撑。本文在新时代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大
发展相变储能材料(PCM)是对能源的高效利用,关键科学难题在于形态不稳定性。木质材料独特的孔隙结构以及化学反应活性,作为相变储能材料封装载体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同时木质材料优异的兼容性,使功能化改良成为可能。因此,本文以天然木材为研究对象,制备了仿生多级孔隙结构的相变材料封装载体,综合分析了木质材料由于尺寸空间效应与界面效应对于不同分子量和官能团结构有机相变材料结晶行为的影响,探索了木质基定型相变
以丙烯酰胺、十八烷基二甲基烯丙基氯化铵和十烷聚氧乙烯醚丙烯酸酯为原料,通过水溶液聚合反应合成了一种抗盐疏水缔合聚合物(HLMY)。通过表观黏度、荧光光谱、SEM和流变测试考察了HLMY在水溶液中的自组装缔合性能以及盐和温度对HLMY缔合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HLMY的临界缔合质量分数约为0.30%~0.35%。盐的加入增强了拟空间网络结构,同时,HLMY分子在NaCl溶液中比在CaCl2溶液中聚集
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规模最大的国家,也是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中国人口老龄化不仅意味着老年人口规模的增加,而且在某种意义上意味着老年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身体健康素质的提升。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口虽然已经达到或超过“退休年龄”,仍活跃在劳动力市场中,他们通过自身的劳动收入减轻了家庭和社会的养老负担,也实现了自身的社会价值。当人口老龄化趋势不可阻挡的前提下,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已经或即将再次参与市场劳
我国股票市场历经了近三十年的快速发展,如今已在全球资本市场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但是,与欧美发达国家市场相比,我国股票市场仍然存在一些不成熟的地方,比如市场的信息披露机制不健全、交易制度不完善等。除此之外,我国股票市场的主要参与者结构与欧美发达国家也存在显著差别。我国股票市场上活跃着大量个人投资者,而这部分投资者容易受到资金实力、信息获取力以及分析能力的限制,其交易并非完全建立在对基本面信息分析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受制于早期较低的绿色创新水平,在快速推进工业化及城镇化的过程中产生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考虑到企业作为主要的环境治理载体及绿色创新主体,协同企业异质性环境治理及绿色创新行为,是新时期下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值得注意的是,受动态能力的影响,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企业实施环境治理的过程中将表现出差异化的绿色创新行为。从已有的研究来看,鲜有学者从企业层面分析异质性环境治理对绿色创
城市绿色空间对于城市的生态安全保障、游憩服务供给、人居环境质量的提升具有关键意义。城市绿色空间的数量、面积、形态、结构等特征的形成与演变过程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由所有制制度和使用制度构成的土地制度对于城市绿色空间产生了深刻影响。本文采用多源数据和相关案例,对土地制度与城市绿色空间特征的形成与演变展开研究,揭示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并阐明了作用机制。研究主要分为三部分:首先,本文以国内外36个城
菊花(Chrysanthemum×morifolium Ramat.)花型变异之丰富堪称世界观赏植物之最,然而其花型形成的遗传机理始终没有解析,限制了菊花花型的定向育种。菊花的花实际上是由外轮舌状花和内轮管状花构成的头状花序,其花瓣包括变形的舌状花和管状花。本项研究对北京林业大学菊花资源圃中收集的中国传统大菊、日本大菊、切花菊、露地小菊、野生菊和部分自育大菊新品种六种不同类型种质资源的花型相关性状
超低温保存是目前植物种质资源安全、有效、长期保存的重要技术之一。但是有些生物材料液氮冻后的存活率和再生率低是限制该技术大规模推广应用的瓶颈问题。目前在动物以及人体组织和细胞的超低温保存中发现,细胞程序性死亡(PCD)是导致一些材料冻存后存活率下降的原因之一,但是植物超低温保存中PCD的研究相对较少。从PCD信号分子及其作用的角度探索植物超低温保存损伤机制,不仅有助于拓展降低植物液氮冻存后死亡率的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