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城荔枝发展史研究

来源 :华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iang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增城是著名的荔乡,荔枝是增城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试图探讨增城荔枝历代的发展概况,研究荔枝的栽培技术,并深入分析荔枝与经济、文化等社会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 现存最早记录增城荔枝的文献见于北宋时期,明清时期荔枝栽培面积扩大,名荔挂绿的出现使增城荔枝声名大振。民国时期,增城的荔枝生产虽然受到一些影响,但仍是广东荔枝生产的主要产区。1978年改革开放后,政府鼓励私人种果,支持各地建设荔枝基地。进入二十世纪90年代,荔枝价格高企,种植效益良好,增城荔枝栽培面积迅猛发展,形成了一大批规模化、集约化的荔枝基地。 增城荔枝生产技术历经了从传统技术到现代技术的转变。在《广东新语》中可以了解到明清时期的传统荔枝生产技术,对荔枝生产颇有裨益。民国时期至改革开放前,是增城荔枝栽培技术从传统向现代转变的时期,众多广东农学工作者结合荔农的栽培经验对荔枝的生长习性、土质要求、栽植方法、繁殖方法、栽培管理、气候对荔枝产量的影响、荔枝保鲜等方面都进行了研究,取得了相当多的成果。改革开放后,增城荔枝生产进入使用现代技术阶段。不但表现在对于原有栽培技术更加深入细致的研究,更表现在诸多新兴科技如植物激素、微肥保果、控梢促花、合理密植等在生产实践中的推广应用以及荔枝品种资源的丰富。 增城荔枝自明清时期完成从农民种荔自食到商品性生产的转变后,成为增城最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1949年,全县荔枝种植面积为22600亩,约45.2万株,总产量5237吨。截止至2004年,增城全市荔枝总栽培面积超过20万亩,总产量超过10千吨,连片种植荔枝100亩以上的荔枝基地有265个。增城的荔枝干多是用糯米糍晒制而成,在民国时期就有很广的销路,且销售价格较高。增城荔枝的贸易量巨大,民国时期是增城主要的出口农产品之一。荔枝在自身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也起到了促进水稻生产与刺激水果种植的作用。在增城由农业经济向工商业经济转型的过程中,荔枝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以荔会友、以荔招商”,以荔枝为平台进行招商引资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而且荔枝促进了旅游发展,荔枝节演变成为荔枝旅游节,同时旅游也带旺了荔枝的销售,以荔枝庄园为主的荔枝生态游也在不断发展成熟。 悠久的荔枝栽培历史,繁荣的荔枝经济,深深地影响着增城社会生活的每个层面。在增城既有条条以荔枝为名的街道、座座以荔枝为名的楼房,也有以荔枝为招牌的各种企业;既有以荔枝为主题的诗词、歌赋、摄影、绘画,也有以荔枝为主题的传说、趣闻及其他文学作品;还有别具特色的荔枝节和荔枝饮食文化。从增城荔枝的历史发展,可以看到技术一经济一社会三种因素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荔枝栽培技术的进步带动荔枝栽培面积的大幅度增长,荔枝产值随之增加,更为重要的是荔枝引来大量外资注入,推动了增城经济的全面发展。荔枝经济的全面发展繁荣了荔枝文化,对增城社会产生深远影响。鉴于荔枝对自身经济和社会的重要作用,增城也十分重视推广荔枝科学栽培技术,多次举办荔枝栽培技术培训活动。 从增城荔枝长期的生产经验中可以得到有益的启示。首先,要充分依靠现代科技对荔枝进行栽培管理、品种选育、果质保鲜和后期加工。其次,要充分利用增城荔枝的品牌效应,积极引入外资发展增城经济,并带动以荔枝为主的生态旅游。在增城荔枝的品牌效应下,增城的社会经济、文化也会随之发展,增城必能因荔枝而腾空飞跃。
其他文献
科技创新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社会的发展,迅捷的知识信息交融与沟通越来越成为科技创新活动中至关重要的因素。探讨如何建设一
自古以来,江淮地区的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很多气候因素和环境因素对这一区域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这一区域的水旱灾害发生相当频繁。到了南宋,整体
齐齐哈尔市具有较雄厚的工业基础,是国家较早兴建的老工业基地。经过50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的建设,全市工业得到了长足的进步,现已形成了以重型机械为主体,包括冶金
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信用鹤岗建设活动的要求, 我院开展了信用医院建设活动。为配合和推动活动的深入开展,积极打造信用医院品牌,进一步扩大社会信誉度,形成以诚信为本、操
顾澄(1882~约1947),是由清末新式教育培养出来的数学家,从20世纪初至全面抗战前活跃于我国数学界。他一生翻译多部现代数学著作,任教于多个大学数学系,并参与创建中国数学会,是《数学
及时明确的诊断对于提高弥漫性低级别胶质瘤的治疗效果及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有着重要意义,但目前弥漫性低级别胶质瘤的诊疗方案仍处于探索阶段,在诊断方面仍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