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致病疫霉超级生理小种的出现意味着R1-R11等11个抗病基因已全部丧失了抗病性,这给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控和马铃薯抗晚疫病的育种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本研究利用本实验室所保存的致病疫霉超级生理小种菌株开展工作,旨在通过分析致病疫霉超级生理小种菌株的遗传多样性,揭示超级生理小种的遗传变异规律和特征,为马铃薯抗病品种策略制定和生产上晚疫病的防控提供指导:1、对采自云南、四川、内蒙古,吉林和黑龙江五个国内马铃薯主产区的38株和来自国外的2株超级生理小种菌株进行了交配型和对杀菌剂甲霜灵抗性的测定。交配型测定共发现3种不同类型的菌株,其中21株为A1型,5株为A2型、14株为自育(Self-fertile)菌株。甲霜灵抗性测定发现26株高抗菌株和14株敏感菌株。2、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银法力和阿米西达对超级生理小种菌株的毒力水平,结果表明不同地区分离的致病疫霉超级生理小种病菌对银法力和阿米西达两种药剂均为敏感,而且敏感性差异很小。银法力对40个超级生理小种菌株的EC50值在2.05-4.75μg·ml-1之间,平均为2.92μg·ml-1;阿米西达对40个超级生理小种菌株的EC50值在0.07-0.22μg·ml-1之间,平均为0.12μg·ml-1。3、超级生理小种菌株对同一马铃薯寄主的侵染力差异很大,寄主叶片发病程度从1级到4级均有分布,说明毒力基因的增多并没有增强病原菌的侵染力。4、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在40株被测致病疫霉超级小种菌株中共检测到了Ⅰa型和Ⅱa型两种线粒体单倍型,其中Ⅰa型19株,Ⅱa型21株,比例约为1:1。5、利用5对国际通用和5对本实验室自主开发的两种类型、共10对SSR引物对供试超级生理小种菌株进行基因型分析。分别测定出了10和16个等位基因。6、选用6对选择性扩增引物组合(E-AA/M-AG,E-AT/M-GA,E-AG/M-AC,E-AG/M-AG,E-AA/M-GA和E-AT/ M-AC),并合成荧光引物对供试超级生理小种菌株进行AFLP遗传多样性分析。AFLP扩增经毛细管荧光电泳技术检测后共测出258条谱带,其中多态性谱带204条,多态率为79.1%。聚类分析将被测40个菌株划分为38个基因型,除云南丽江的678和652的两个菌株以及云南昆明的669和670的两个菌株分别为同一AFLP基因型以外,剩余的36个菌株每个菌株都具有一个特有的基因型。结果表明AFLP基因型分析能更准确的揭示出致病疫霉超级生理小种群体中复杂的基因型多样性,表明超级生理小种菌株之间存在着较大的遗传差异,并且与地理来源、交配型以及线粒体基因型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