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年题材电视剧故事研究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dy5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年题材电视剧是指以老年人为主要叙事线索,通过展现老年人的日常养老生活来反映老年人的现实生存状态,由此折射一系列现实问题,并对此给予关注和反思的电视剧类型。  在老年题材电视剧的众多故事中,有三个故事文本反复出现,即养老故事、爱情故事、失忆故事。这三种故事类型共同构成具有代表性的、独特的老年题材电视剧。本文拟从文化角度入手,运用叙事学相关理论对近年来国内老年题材电视剧的故事结构深入分析,把握其艺术创作规律,并进一步揭示故事的价值内涵,在此基础上对故事进行审美和评价。  养老故事是老年题材电视剧中的主故事。它通过展现老人现实生活中的生存状态来反映现实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养老问题。养老故事的主人公表现为与亲人的对立、与社会的对立以及与自身的对立;养老故事往往始于不平衡的状态,也就是说在故事的开端老人的养老问题便已存在,而根本原因在于经济利益。随着故事进一步的发展,养老问题逐步得到激化,老人与家庭和社会的矛盾冲突愈加明显,这一阶段是故事发展的重要阶段;养老故事的结果得到一个改善,并非都是主人公得到改善;养老故事的组合形式主要有“首尾”接续式和中间包含式两种。创作者通过养老故事的构建表达出主流文化话语和精英文化话语。然而,创作者在叙事过程中过于沉溺对养老故事的悲情话语的构建,容易激发不同程度的社会矛盾,并且在进行话语传达时不免对于养老问题的展现限制在家庭琐事之中,没有将其置于社会大环境下考虑,同时故事背后隐藏着城市空间的隐秘叙事。  爱情故事是老年题材电视剧中的次故事,是近几年老年题材电视剧热衷展现的故事形态,它主要侧重于对老年人的精神世界的观照。爱情故事的人物设计主要表现为人物的“一强一弱”,人物的爱情过程主要面临的是来自亲人和自身的双重考验,但最终老人通过重重考验完成了黄昏恋叙事。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爱情故事都以完满的结局结束。这个考验的过程就是爱情故事重点展开的部分,借此文化中的精华创造性的融入受众的审美趣味中,与受众形成良好的循环互动,通过电视剧作品传递积极的、正面的社会意义。  我们能够看出老年人试图让爱情和亲情和谐共生。因此,爱情故事中表达出了和谐主题。另外,创作者通过对爱情故事曲折历程的讲述,则是希望年轻子女能够站在老人的角度上正确地对待黄昏恋,因此这里表达出了伦理主题。但是,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试图改变老人传统的刻板印象,然而其创作手法却没有依据现实,刻意将现代消费主义与中国传统价值观相关联,以此创造新型的老人形象来赢得关注,使得老人原本拥有的智者形象在无形中被消解,反而使老人形象陷入扁平化的境地之中,进一步加深了大众对老人的刻板印象。创作者在讲述老人的爱情关系时融入了偶像剧元素,刻意制造爱情过程中的矛盾冲突,脱离了现实,并且在一段情爱关系中仍然以男方作为主导,而女方往往沦为被主导的一方,由此看出创作者思想仍无法摆脱传统伦理思想的束缚。这些问题不利于老年题材电视剧的发展。当然从爱情故事中我们也可以发现创作者塑造了三类子女形象对待黄昏恋的不同态度,以此来呼吁年轻人正确对待黄昏恋。  失忆故事是老年题材电视剧的特殊故事,由于老人本身的生理状况的特殊性使得它在老年题材电视剧中属于比较特殊的一类。它主要侧重讲述身患疾病的老人与子女亲情关系转变的过程。由于其特殊性,使得叙事视角发生了转变,故事真正的主体变成了年轻人。失忆故事主要讲述的是老人与子女亲情回归的艰难历程。因此整个故事的基本走向是改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发现老人与子女之间呈现出一种互助成长的关系。创作者在失忆故事之中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内嵌在老人和子女的人物形象之中,尤其是深受现代社会熏陶的子女,表现出在子女身上如何将民族的传统文化以一种现代方式体现出来。另外,创作者在描述身患疾病的老人形象时或多或少地体现着对生命本体价值意义的探寻,引导人们如何正确地看待生命与死亡,如何在有限的生命时间里创造生的意义。但是由于老者形象缺少了自主性,导致他们只能依附于子女存在。他们面对来自亲人和社会的双重忽视和排斥,成为了别人眼中的“他者”身份,而创作者似乎有意或无意地加强了这一点,尤其在亲子关系的讲述过程中被刻意强调,使得老者形象重新落入传统观念之中,并且导致整个故事过于残酷,减少了真实感。同样,创作者在表现亲情关系时也产生了刻意制造冲突或激化冲突的嫌疑,反而让大众产生对真实性的质疑。
其他文献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1750),于1685年3月21日出生在今日德国中部图林根州的一个边远小城市爱森纳赫,巴赫是德国最有成就的音乐家之一,被后人誉为“
作爲蘇門六君子之一的李廌,少有才譽,終生未仕,專心著書撰文,事跡見於《宋史》。其《德隅齋畫品》論及二十二幅傑出畫作,皆爲北宋皇孫趙德麟所藏,惜今不存。其評畫不乏獨到見解,品評
篆刻艺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它的存在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文明。篆刻艺术的学习涉及到书法、设计、文字等多方面领域,对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
“有机建筑”最早是西方建筑学家所提出,逐渐成为当代建筑学中呼吁建筑与环境相协调的一种建筑设计风格,强调从自然中找寻设计的灵感。然而,在中国,传统乡村本身就是一种“天人合
本文是清末民初金石家、书法家张祖翼的个案研究,兼及对端方幕府的金石学活动进行考察。张祖翼在清末民初书坛上曾显极一时,但其去世以后,渐渐淡出大家的视线。如今与其相关的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