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身份认同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核,也是推动教师队伍整体发展的保障。在学校教育场域,各学科教师的身份认同程度直接影响到教师对自身职业的整体感知,也会在更广层面上映射学校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凝聚力。所以,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充分尊重和发挥各学科教师的主体性作用,增强他们对自身角色定位及价值意义的体悟,显得至关重要。同时,这也有助于学校教师承担与其角色相适应的学校责任和义务。小学科学教师作为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知识和技能方面的素养直接影响到我国科学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也关乎我国科学技术在未来国际竞争中的地位。但由于受我国现今教育体制的影响,学科课程体系中存在较为严重的不平等现象,各学校为了在上级考核评比中获得有力的竞争优势,都竞相注重学校核心课程的教学与发展,使科学、思想品德等综合科目受到了冷落。小学科学学科的劣势地位使小学科学教师的角色认知和自我价值判断出现混乱,也将深层次威胁到他们的身份认同状况,最终不利于小学科学教育的高效、高质量实施。本研究在对国内外教师身份认同研究现状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教师身份认同的概念、结构、特点及其影响效应有了整体的了解。通过综合运用文献分析、参与性观察、半结构性访谈等方法,从理论上构建了教师身份认同的概念和结构,同时分析了我国小学科学教师学科地位、教学资源配置、工作态度及情绪、职业生涯发展等现实状况,探讨了小学科学教师身份认同的相关变量及改进措施。论文第一部分为导论,包括研究目的、意义,研究现状分析,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围绕规则和位置这两个核心点,通过核心科目教师、次级科目教师和综合科目教师的对比,分析了小学科学教师身份认同的现实困境。第三部分,从教师个体和社会两个层面上,探讨了小学科学教师身份认同出现危机的影响因素。第四部分,尝试从国家社会、学校管理和教师个体三层面,提出了改进小学科学教师身份认同的措施,包括:增强对小学科学教育政策的支持;重视小学科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践行课改宗旨,积极推进学校管理制度改革;积极创建和谐、富有活力的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增强小学科学教师教育的实践反思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