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09年,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凭借她对公共财产的经济治理分析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她针对公共池塘资源的占有问题进行了多中心自主治理模式的研究,这种针对公共池塘资源的治理模式不但超越了市场治理模式,也超越了政府治理模式。奥斯特罗姆认为,解决池塘资源的占用问题,可以由池塘资源的占用者以自组织方式自主设计使用规则,在这一规则的约束下,每一个参与者所得到的收益都比单独行动得到的收益多。多中心自主治理理论作为解决池塘资源问题的第三条道路,可以解释池塘资源公共治理中取得成功的制度原因,也可以分析治理失败的制度缺失。它一经问世,立刻引起学界和政界的重视。随后,这一理论在中国广泛传播。然而,在中国的国情背景下该理论能不能取得同样的解释效果?如果可以解释,在面对中国上层权力不断向下渗透和基层地方自治不断扩大的社会背景下,这一理论在应用的过程中会不会出现变异?如果出现了应用过程中的变异,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多中心自主治理理论在融入中国情境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这些问题都值得深究。基于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形成了本文最初的框架。本文的思路,建立在对多中心治理理论的学术认可基础之上。但是,即便它在学术上是成立的,也需要进一步分析它的思想来源和社会背景,进而讨论它的使用情境和理论适用边界,由此引发出本文对中国是否适用这一理论的学术思考。通过对这一理论在中国传播情况的梳理和分析,把握这一理论在中国的橘枳之变,并对这种变化提出创新型的解释,为中国公共治理之道的改革提供参照。按照这一思路,文章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的核心是讨论文章思路、研究方法及难点所在。第二部分是对奥斯特罗姆多中心自主治理理论的论述,力求准确、全面地说明多中心自主治理的来源及其内容,校正理论传播中的讹变和曲解。第三部分分析多中心自主治理理论在中国社会的应用,以及应用时产生的变异,并对产生变异的原因进行初步分析。第四部分探究多中心自主治理理论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中产生变异的深层原因,按照学术解释的原则分析变异背后隐藏的影响因素和机制。第五部分对这一研究提出自己的对策性思考。本文的学术贡献主要是:一、力求在当前中国传播多中心治理理论中尽可能恢复其“原汁原味”,在学术的范围釐清该理论的本来面貌;二、对该理论在中国的变异原因提出了理论自身缺陷和中国社会断裂两大因素,并对变异因素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三、结合中国现实,分析中国政府与社会之间由于断裂而造成的不同利益群体的处境,从学术意义上讨论多元社会结构下的不同利益协调问题,为中国的社会自治走向提供学术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