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性原理研究一些材料的电子自旋极化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8次 | 上传用户:knik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相关理论、数值算法和计算能力的飞速发展,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成为凝聚态物理、量子化学和材料科学中的最重要的研究手段之一。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在处理体系几何构型、电子结构和磁性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本论文根据密度泛函方法对Ni(100)表面和NO分子的吸附体系及Heusler合金的取代效应进行了研究。文中对体系的几何结构、电学性质、费米能级附近的电子自旋极化进行了讨论,同时对由于分子吸附和原子取代效应导致体系电学和磁学性质变化的机制进行了分析。   第一章简要地介绍了密度泛函理论的基本框架和近年来的理论发展。密度泛函理论以Hohenberg-Kohn定理为理论基础,以解Kohn-Sham方程为基本方法,以寻找合适的交换-相关能量泛函为主线发展开来。近年来,随着VASP,Gaussian等一些计算软件的出现和成熟,使得密度泛函理论成为凝聚态物理、量子化学和材料科学中最常规、重要的计算方法。   第二章用密度泛函方法研究NO分子在Ni(100)表面的吸附。计算了NO分子在不同覆盖率下吸附体系的几何结构和自旋分辨的电子态。研究表明,无论是在低覆盖率(0.125ML)的情况下还是高覆盖率(0.5ML)的情况下,NO分子都是垂直吸附在Ni(100)表面。对于吸附体系,NO分子和表面Ni原子的磁矩都明显的减小了。计算表明,在从Ni(100)表面流向NO分子的电子中大部分都是自旋向下的电子,从而使NO分子和表面Ni原子的磁矩大大降低了。   第三章用密度泛函方法研究了Fe原子对????2???????? Heusler 合金中Mn原子的取代效应。????2???????? Heusler 合金中以不同比例的Fe原子替代Mn原子,研究????2????1????????????? 体系电学性质和费米能级附近自旋极化率的变化。随着掺入Fe原子比例的增高,自旋向下电子的价带顶和导带底均向低能方向移动。   当x=0.5时,????2????0.5????0.5???? 四重Heusler合金的费米能级位于自旋向下电子的带隙内,使其自旋极化率为100 %,表现出了理想的半金属性质。   第四章简要的对本文进行了总结。
其他文献
天体的光谱测量是研究天体的运动状态、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质的重要手段。伴随着近年来诸多新技术新方法的出现,用于地基天文观测的光谱仪有了很大的发展。目前天体光谱观测主
【摘要】随着各国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不断加深,各国企业间的相互渗透,市场对商务人才的需求迅速增加,对其能力要相应提高。商务英语专业已成为高校热门专业之一,然而传统的商务英语专业只注重学生语言基础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中西方文化的融合。本文阐述了坚持语言教学为基础,将文化教学融入到语言课堂的重要性,并且对商务英语教学改革提出了思考,给出了三个建议,以期能够为商务英语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
由于聚合物在纳米技术中具有不可低估的实际应用价值,因此吸引了很多科学家的兴趣。为提供对聚合物体系的更深入的认识,在本论文中,我们将运用聚合物理论中常用的强分离理论
随着器件小型化的不断发展和电路集成度的不断提高,传统的硅基半导体器件尺寸已经逼近了微电子器件的物理极限。当进一步降低器件的尺寸达到纳米量级时,量子效应则会越来越明显
高能重离子碰撞的主要目的之一是研究极端条件下核物质的性质,椭圆流和三角流是在碰撞中形成的两种主要的各向异性流,它们分别对初始几何形状和位形涨落敏感。然而核子的位形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