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异性视角下高校大学生网络行为研究——以驻保高校为例

来源 :河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feng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与发展,网络作为一种新的行为方式渗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网络具有高效性、便捷性、共享性特点,它传播信息速度快,沟通交流方便,深深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交往方式和价值观念等各方面。高校大学生,他们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对各种事情充满好奇,成为网络的最大使用群体。网络已然成为大学生们生活、学习、工作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因此网络对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高校的教育管理有着重要的影响意义。  本文是从差异性视角,设置相关的调查问卷来分析研究大学生网络行为的情况。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性格、不同家庭背景的大学生,他们网络行为的时间、网络工具的使用情况、网络行为目的等也是不同的。在正确看待大学生网络行为的差异性,尊重大学生选择的基础上,我们应该看到当前大学生网络行为的主流是积极健康的,网络学习行为是最主要的网络行为。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大学生们在网络行为中的消极表现,比如过度依赖网络,网络行为不文明等行为。这些消极表现主要是由于高校教育管理、高校网络环境建设以及个人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提出一系列培养大学生积极网络行为的措施,要净化网络环境;要重视网络道德教育;要培养专业的教师队伍建设;要加强高校的网络平台的监督管理,规范完善大学生网络制度,从而引导大学生积极健康的网络行为方式,促进大学生更好的发展。  本研究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网络素养,培养大学生健康的网络行为方式;对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重要影响;有助于高校的管理者、教育者更好的、更准确的把握网络对于大学生生活学习及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的影响;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好的实现高等教育的育人目标。
其他文献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其实效性直接关系到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成败。思政课教学实效性具体可以从教学过程中和教学过程后两个阶
2010年至2016年,我在美国哈佛大学、芝加哥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选修及旁听过四门和摄影直接相关的课程。其中哈佛大学的《摄影的语言》和《摄影的历史》是典型的将摄影作为艺术史一个门类的研究课程。而芝加哥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的两门课相对而言比较特殊,一门偏重历史研究、一门偏重训练读图思维,为我打开了摄影理解的新思路。本文希望与读者分享的是我选修的芝加哥大学《摄影与美国文化记忆》和麻省理工学院《感知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