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紧凑型玉米郑单958、半紧凑型玉米东单60、平展型玉米长玉13三个不同株型玉米品种为供试材料,分别种植在重庆市低海拔北碚区磨滩(220m)、中海拔沙坪坝区左家湾(530m)和高海拔丰都县厂天镇(1300m)三个不同海拔高度地区。从抽雄期开始,每隔10天取材一次,研究叶片、叶鞘、茎秆以及后期果穗和苞叶等器官的干物质动态积累,测定功能叶片和籽粒中蔗糖含量以及功能叶片中蔗糖代谢酶活性,并结合产量差异分析以及蛋白质、脂肪、淀粉含量等品质差异分析,探究重庆不同海拔地区不同株型玉米产量与品质形成机理。主要研究结果如下:①海拔对玉米的生物学干重影响显著,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不同株型玉米的生物学干重均提高,即:高海拔(丰都)>中海拔(沙坪坝)>低海拔(北碚),且高海拔地区生物学干重显著高于中海拔和低海拔。②不同株型玉米品种的产量差异为极显著,半紧凑型玉米东单60的产量极显著高于紧凑型玉米郑单958和平展型玉米长玉13,产量由高到低依次是:半紧凑型(东单60)>平展型(长玉13)>紧凑型(郑单958)。③海拔对玉米蛋白质和淀粉含量影响均为极显著,三个不同株型品种在不同海拔地区蛋白质含量均表现一致性,即:低海拔(北碚)>中海拔(沙坪坝)>高海拔(丰都);淀粉含量变化却恰好相反,即:高海拔(丰都)>中海拔(沙坪坝)>低海拔(北碚)。而脂肪的含量受品种与地区互作影响为极显著,如:紧凑型玉米郑单958在低海拔地区脂肪含量显著高于中海拔和高海拔地区,相反,平展型玉米长玉13则在高海拔地区脂肪含量极显著高于低海拔和中海拔地区。④低海拔地区,不同株型玉米从抽雄期至完熟期,功能叶片中的磷酸蔗糖合成酶和蔗糖合成酶活性均呈单峰曲线变化,磷酸蔗糖合成酶和蔗糖合成酶均影响着叶片中蔗糖的合成,使功能叶片中的蔗糖含量也呈单峰曲线变化。但不同品种之间又有一定的差异,紧凑型玉米郑单958灌浆后期,磷酸蔗糖合成酶和蔗糖合成酶活性降低较快,相应的蔗糖含量也降低,导致叶片蔗糖供应不足,为源限制类型;而平展型玉米长玉13籽粒中蔗糖含量持续增高,表明在其籽粒中,蔗糖向淀粉的转化效率较低,从而阻碍了玉米籽粒的干物质积累,属于库限制类型。⑤产量受基因型影响较大,在此基础之上,产量的形成规律为,源强是高产的必要前提,是主导因素,库随源的变化而变化,但库对源又有一定的反馈作用。因此,源库不平衡是绝对的,平衡是相对的。而品质形成受基因型、环境因素以及二者互作影响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