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语言全息论”和“内蕴语言形式观”为理论视点,借用思辨与例证,审视时空概念在英汉语言结构中的表征,旨在推究英汉语言在句子层面所展现出的个性化本质差异及其深层缘由。王文斌(2012)立足于英汉民族独特的时空感知,追索英汉语言的本质性区别,发现英语具有时间性特质,汉语具有空间性特质,即英语强调对行为信息的编码,其丰富的词汇及形态手段有助于实现句子线性的结构特征:连接性、延续性与不可逆性;而汉语则倾向于将句子结构作空间化的定位和布局,呈现出块状性、离散性与可逆性的特征。本文基于这一立论,试图在归因溯源、概念细化、例证阐释等方面展开验视。论述路径为:英汉民族思维中的时空倾向→英汉语言源头的时空性偏重→结合例证详述英汉句子时空性特质的表现方式。通过研究,本文主要发现如下:第一,英汉民族思维中的不同时空认知偏好,是英汉语言存在时空性特质差异的根本性原因。英民族关注时间和以时间为度量形式的运动变化,而汉民族对承载事物的空间具有独特的联想,并引申至对时间的识解。其次,英汉的语言源头信息也不同程度地展现出时空性特质的整体差异。英语的语言先祖梵语和古希腊语均对携带时间信息的动词给予高度的关注,而古代汉语则侧重对象形文字及名词的考据与定义,其形象的模拟与分类彰显出对空间的特有偏爱。第二,英汉句子结构在时空性特质方面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英语展示的时间性特质强调句子体系的一致性与完备性,具体表现为延续性、连接性和不可逆性,分别体现于句子结构的基础性特点、关联方式及由此所呈现出的结构样态:(1)延续性重视主谓框架的核心地位以及保证主谓一致所采用的语法手段,如性、数、格、时、体、态等,以此实现句中诸成分之间与所传达信息的延续和关联呼应;(2)连接性依仗于介词、连词、关系代词、关系副词、连接代词、连接副词等词汇手段完成词语、短语、小句中各成分之间的彼此衔接;(3)基于以上两种特征及手段的互动作用,英语句子相对展现出不可逆的结构特征,具体可归结为句中成分在主谓框架、与时间相关的语法规则以及主从句地位等方面具有一定的顺序性。相对而言,汉语的空间性特质主要表现为句子结构的具象性特征,具体体现为块状性、离散性与可逆性:(1)块状性昭示于汉语相对独立的句法-语义结构,这些块状结构主要成因于句子某些成分缺位以及结构紧缩等缘由;(2)离散性表现于块状结构之间关联方式的特点,虽然罕用连接词等显性的连接手段,但其内在连贯与外在连贯等方式同样可将离散化的结构贯通为语义的凝聚和承继;(3)可逆性显露于汉语句子结构在表达上所呈现的灵活性,表征为句子成分在主-谓-宾结构、部分形容词或副词结构以及可逆句中的顺序具有相对的可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