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下颌后牙区种植,由于下颌神经管的存在,加之牙齿缺失后牙槽骨会发生废用性吸收,常常面临骨量不足的难题,本文旨在通过测量分析下颌神经管在下颌骨内的走形及与周围组织的毗邻关系,以便在种植前充分掌握骨量,为植体的位置创造有利条件,有效规避风险,针对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种植方案,为临床下颌后牙区种植修复位点设计、植体选择等提供一定的指引与参考。方法:搜集自2019年9月至2021年11月期间于大连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就诊的200例患者的下颌CBCT影像学数据,所有CBCT均由影像科同一位影像医生拍摄完成。其中男性104例,女性96例。平均年龄48.9岁。将下颌后牙分为第一前磨牙区(Ⅰ区)、第二前磨牙区(Ⅱ区)、第一磨牙区(Ⅲ区)、第二磨牙区(Ⅳ区)四区,采用On Demand3DDental测量分析软件,分别测量以下内容:下颌神经管外缘到颊侧骨板的水平距离(a),下颌神经管内缘到舌侧骨板的水平距离(b),下颌神经管下缘到下颌骨下缘的垂直距离(c),牙槽嵴顶到下颌神经管上缘的垂直距离(h),下颌神经管末端到舌侧骨板的水平距离(d),颏孔上缘到牙槽嵴顶的垂直距离(e),颏孔上缘到下颌神经管末端的垂直距离(f),下颌神经管末端到下颌骨下缘的垂直距离(g),利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对测得的数据进行t检验分析,比较性别、年龄、左右侧数据之间的差异。结果:1.下颌神经管外缘到颊侧骨板的水平距离(a)从Ⅰ区至Ⅳ区均值依次为Ⅰ左a:3.18±1.02mm,Ⅰ右a:3.16±1.09mm;Ⅱ左a:4.28±1.09mm,Ⅱ右a:4.27±1.14mm;Ⅲ左a:5.92±0.73mm,Ⅲ右a:5.88±0.81mm;Ⅳ左a:7.41±0.92 mm,Ⅳ右a:7.42±0.91mm。同一牙位左右侧a值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牙位a值明显不同,其中Ⅰ区此处a值最小,Ⅳ区此处a值最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a值中Ⅰ区右侧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a值中Ⅲ区右侧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下颌神经管内缘到舌侧骨板的水平距离(b)从Ⅰ区至Ⅳ区均值依次为Ⅰ左b:5.03±1.46mm,Ⅰ右b:5.03±1.41;Ⅱ左b:4.19±1.30mm,Ⅱ右b:4.30±1.40mm;Ⅲ左b:3.08±0.91mm,Ⅲ右b:3.11±1.04mm;Ⅳ区左:2.68±0.66mm,Ⅳ区右:2.66±0.67mm。同一牙位左右侧b值相似,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牙位b值明显不同,其中Ⅰ区最大,Ⅳ区最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b值中Ⅱ区、Ⅲ区、Ⅳ区右侧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b值中Ⅰ区右侧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3.牙槽嵴顶到下颌神经管上缘的垂直距离(h)从Ⅰ区至Ⅳ区均值依次为Ⅰ左h:18.77±1.80mm,Ⅰ右h:18.66±2.27mm;Ⅱ左h:17.21±1.95mm,Ⅱ右h:17.35±2.02mm;Ⅲ左h:16.36±1.77mm,Ⅲ右h:16.60±1.68mm;Ⅳ左h:15.32±2.22 mm,Ⅳ右h:15.61±1.67mm。同一牙位左右侧h值相似,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牙位h值明显不同,其中Ⅰ区此处h值最大,Ⅳ区此处h值最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h值中Ⅰ区左侧,Ⅳ区处h值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从第一前磨牙到第二磨牙,牙槽嵴顶距离神经管的距离成逐渐减少的趋势。当骨高度足够时,选用常规种植体,尤其涉及到第二磨牙时,骨高度不足的情况下,可考虑选用短种植体(≤8mm)。2、从第一前磨牙到第二磨牙,下颌神经管到颊侧骨壁的距离逐渐增大,下颌神经管到舌侧骨壁的距离逐渐减小,并且第一、第二磨牙区神经管到颊侧骨壁的距离远大于神经管到舌侧骨壁的距离,这提示我们磨牙区在骨高度不足时,可考虑利用颊侧骨壁的有效宽度,行避让神经管的偏颊侧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