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肥胖儿童血清瘦素水平,旨在探讨肥胖儿童血清瘦素水平及与腰围,体重指数等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1.1肥胖组:选取太原某小学1-6年级学生,随机抽取8个班,按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WGOC)推荐的中国学龄儿童超重,肥胖BMI筛查分类参考标准的参考标准,BMI≥同年龄,同性别的第95百分位数为肥胖,从中筛选出肥胖儿童36例,其中男30例,女6例,年龄7-14岁,平均11.16±2.00岁,经有关检查排除了糖尿病,糖耐量受损,甲状腺功能低下症,柯兴综合症,肥胖生殖无能征及Prader-Willi等病理性肥胖疾病,无激素药物治疗史。1.2超重组:按WGOC的中国学龄儿童超重,肥胖BMI筛查分类参考标准,选取BMI≥同年龄,同性别的第85百分位数为超重儿童,从中筛选出超重儿童36例,其中男31例,女5例,年龄7-14岁,平均10.68±1.87岁。1.3正常对照组:按WGOC中国学龄儿童超重,肥胖BMI筛查分类参考标准,选取BMI(同年龄,同性别的第85百分位数为正常体重儿童,从中筛选出正常儿童36例,其中男31例,女5例,年龄7-14岁,平均11.16±1.82岁。三组间性别(χ~2=0.147,P=0.929),年龄(F=0.760,P=0.470),身高(F=0.307,P=0.736)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2、研究方法2.1标本采集与处理肥胖组,超重组与正常对照组儿童均禁食10-12小时后于清晨,脱去外衣,仅留轻薄内衣,测量体重,身高,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WC)。身高用身长计测量,精确到0.1cm。体重用拉杆秤测量,精确到50g。腰围,为站立位时髂前上棘平面与第12肋下缘平面的中平面周径。均由专人测量。抽取静脉血置-70度保存,待测瘦素。所有儿童计算体重指数(BMI),公式BMI=体重(kg)/身高(m~2)。2.2检测方法瘦素采用北京协和医院建立的双抗体夹心,生物素亲和素放大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试剂由北京协和医院提供。2.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正态分布的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经检验,瘦素,BMI等偏态分布的资料经自然对数转换正态化后分析,对数据分别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直线相关(pearson)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的界值。结果1.肥胖组患儿体重,BMI,腰围,血清瘦素水平均明显高于超重组及正常对照组,超重组儿童体重,BMI,腰围血清瘦素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血清瘦素与体重,BMI,腰围等的相关性分析:血清瘦素与体重,BMI,腰围呈正相关。3.以瘦素为应变量,性别、年龄、腰围、身高、体重、体重指数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多元线性回归,最终有体重指数、性别、腰围进入回归方程,体重指数对瘦素的影响最大。结论1.肥胖儿童血清瘦素水平升高,瘦素与肥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2.瘦素可反映肥胖儿童的肥胖度。对于超重儿童血清瘦素水平也升高,应引起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