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深度学习的树木叶片视觉特征融合分类研究

来源 :东北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le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计算机视觉是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迅速兴起的一门新学科。随着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发展和技术成熟度的提高,应用领域不断扩充,更加显现出其卓越的优势,同时受到木材行业研究工作者的关注。将视觉技术应用于树木分类和资源开发,可使林业科技工作者从重复性极高的辨别工作中解放出来。由于以往的特征提取与分类器组合的树木叶片识别方法存在特征选取单一,信息量不足、分类器简易等问题,导致树木叶片的分类准确率受到限制。本文将深度学习与计算机视觉技术相融合,有效的提高树木叶片识别的辨识精度与效率。目前树木叶片特征提取与深度学习相结合的分类模型研究,已成为当今木材行业的研究热点。为了验证所提出方法的可行性,通过Pl@ntNet Identify、leafsnap等叶片数据库获取了大量树木叶片样本,共计9500张。同时分别对9500张图片进行自适应动态局部三值模式特征和梯度方向直方图特征提取,并采用零均值标准化方法进行特征融合,以融合后的特征作为分类依据,选用深度信念网络对其进行训练、识别、分类,实现了树木叶片的快速识别。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1.首先进行叶片预处理与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分别对叶片提取自适应动态局部三值模式特征和梯度方向直方图特征,并对两种特征提取方法进行原理分析和方法讨论。深入研究深度信念网络结构及学习算法理论的核心要素,将其作为叶片分类识别的理论基础。2.将提取到的两种特征分别进行主成分分析,再采用零均值标准化方法进行融合,该方法可以扩大叶片细节信息散射的空间,通过两种特征相互补充信息以增强图像的相关特征,提高目标检测的识别能力。并将融合后的数据作为输入,训练基于Dropout的深度信念网络,以获得叶片分类模型。3.对影响深度信念网络性能的因素进行试验分析。首先对网络层数的选取问题进行对比试验,分析表明层数过少会导致收敛速度变慢,层数过多会导致局部极小值现象出现。试验证明四层网络为最佳模型,与此同时又对隐层单元数量的影响做了试验分析,研究发现在隐含层节点数接近输入层节点数时,识别率有提高的趋势,而且训练时间与隐含层单元数有关。经上述分析找到了最优隐含层单元数及其参数初始化选取范围与Dropout的选取值,确定了本模型的结构和最佳参数值。4.为解决模型过拟合等问题,采用Dropout方法进行网络训练,获取基于Dropout的深度信念模型。在对30种共6000张树木叶片集的训练与测试中,本文提出的叶片视觉特征融合与深度学习相结合的分类模型识别率可达95.33%,优于对比试验中其他算法。试验结果证明经过融合后的特征对图片细节信息的描述更加丰厚。在人为设置随机不规则光照的试验中,虽然识别率不是很理想,但可以得出经过融合后的特征相较于单一特征对光照的鲁棒性更强。
其他文献
伴随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对新媒体的依赖性和使用率逐步提高,微博、微信等通讯工具已日益成为人们表达观点的主要平台。然而,网络却是一把双刃剑,它对于人们发表见解与传统
报纸
<正> 去年4月初,我从花市上买了8个种藕。回家后直立种在放了河泥的花盆里,结果种后不到半个月种藕就死了,不知什么原因。后来买了一本《碗莲睡莲》,读过之后才恍然大悟。原
期刊
礼制建构是关乎国家皇权正统的大事。南朝齐梁时代是五礼制度发育并逐渐趋于成熟的时期,本文聚焦于齐梁五礼制度中的一个细小分支——舆服礼制,力图从诗赋、公牍中所涉及的舆服细节来考察这一时期的舆服礼制,考察五礼制度化的进程中所投射的一时代之政治文化内涵。从五礼与文学的特殊关联入手,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政治的需要催生、诱发了文学的创作,成为文学产生的原因之一;而这时期的部分文学也具有了政治的衍生性,部分文
为了提高高校实验教学质量,研究了实验教学方式的创新,利用互联网上的Balabolka与Flash免费软件,运用"遮罩"、按钮制作等技术,将完整的实验步骤文字内容,制作成语音动画进行
数学概念是数学的逻辑起点,是学生获得系统的数学知识的源泉,在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本文简要介绍了问题探讨式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以及适合这种教学方式的数学概念类型——内
现阶段,由于网络游戏与各种不良思想的影响,部分青少年变得越来越暴力化,各类校园霸凌事件越来越多。这不但损害了在校学生的身心健康,也影响了我国教育事业的顺利发展。为此
目的旨在利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dish peroxidase,HRP)逆行示踪技术对新西兰兔进行实验,以明确交感神经纤维在椎动脉被膜上的分布规律,为临床颈性眩晕的分型提供实验依据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数字集群的现状与问题,从应用需求和技术发展两方面探讨宽带数字集群在城市轨道交通的应用,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无线集群宽带化演进的可行性,并对下一步发展
传统风险厌恶理论在分析和研究最优经济决策问题方面具有较大局限性,在许多情形下,无法对个体的行为决策做出合理的解释。随着风险厌恶理论的不断发展,在期望效用分析框架下,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日益进步,智能车辆因其在各个领域均有着重要的使用价值成为了目前研究的热门话题。智能车辆的导航系统从功能结构来看主要包括环境感知、自主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