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是对外来诗学在现代中国语境中的影响研究,重在梳理外来诗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线索,进而探究它启动中国现代诗学转型的文化机制。想解决的问题是,中国现代诗学观念的创始者是如何根据中国古典诗学传统,有选择地吸收和改造了外来诗学,使之成为现代诗学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的,在此基础上对外来诗学输入中国的成败利弊作出尽量客观的学理分析。从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对外来诗学在中国传播及其对中国现代诗学所产生的影响作系统和深入的专题研究,并进而探究其学术规范与传播机制者尚不多见,需要我们对这个薄弱学术环节加以认真填补。就研究方法而言,本文对20世纪中国诗学的审视,是从比较诗学和审美现代性的角度切入的。 论文共分八章,立足于中西文化—美学比较角度,考察现代诗学在中国的系统化生成,探寻现代诗学在中国的接受机制、建构特质和发展理路,从这种新的视角出发,审视中国诗学在20世纪上半期的生成演变史。“导论”梳理情况,提出问题;第一章分析王国维将西方美学中的艺术现代性追求引入中国,与传统诗学观念的工具论信念发生冲突,从而开启了一个现代审美意识的自觉时代;第二章探讨创造社前期一些代表人物特别是郭沫若和郁达夫所主张的“文学无功利说”,认为这是对“审美无利害”命题的进一步修改;第三章认为闻一多、徐志摩等新月派文人的文学审美论及其指导下的创作实践,标志着现代诗学史上文学审美论思潮的真正确立;第四章考察了朱光潜、梁宗岱的理论体系建构,是文学审美论的理论形态的最终形成。第五~八章探讨了中国语境中的现代主义诗学观念(包括新人文主义、自然主义、象征主义和表现主义)与西方文艺思潮的影响接受关系,认为中国的现代主义文学观念是西方文艺思潮、现代中国历史语境和古典诗学传统诸因素互动的结果。 本文的结论是:1)中国现代诗学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借鉴运用外来诗学思想的过程,从王国维到九叶派,对文艺本位的追求是一致的,这种对艺术本体特征和作家个现代诗学中的审美主义:中国与西方中文提要体精神自由的强调,是近现代世界文学发展的共同趋向;2)外来的现代诗学命题被引入中国后,其主要内涵已由原来对审美知觉方式和意识态度的特征的规定转变为对审美和艺术功能的规定,从而深深烙上了中国文化传统和社会现实的印记;3)自觉的跨文化诗学的比较研究,要求我们必须在广阔的世界诗学背景上来思考中国诗学的独特价值与民族特色,寻求与各民族诗学的互证与互补,进而试图在跨越东西方文学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世界诗学共同体,使诗学理论走向真正的客观化和科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