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末,人类在传播领域发生了一场深刻的革命。继报刊、广播、电视等三大媒体之后,第四媒体——互联网横空出世,网络传播这种新兴的交互式交流、即时传播的模式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传播面貌。它对人们的观念、意识、伦理道德、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以及心理结构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以其高度的开放性,自由性使得我们传统的信息相对封闭的德育环境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学生从原来的信息被动接受者成为了在网络世界中自主的信息“冲浪儿”,但我们的德育却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由此,产生了许多道德失范现象,一直以来,德育工作者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强调教师的权威地位,或教师中心论,把学生当作道德知识的容器,在方法上一味的灌输,由此形成了“说教式”和“管教式”等僵化的德育模式,面对网络传播环境下诸如多元价值观的冲击、网络道德的失范等困境时,集体灌输的德育理念、照本宣科的德育教学方式、陈旧的德育内容等使得我们的高校德育收效甚微。“灌输式”德育在网络传播环境下暴露出了种种弊端。网络传播的强时效性、互动性、个性化、全球化、信息来源多样化等特点,能有效改善传统德育的缺陷,契合新时期德育工作的发展。本文通过文献检索、问卷调查和访谈,研究了网络传播环境下高校主体性德育实施路径,按成文内在逻辑,研究内容如下:1.问题提出的背景、意义、相关研究成果以及研究内容、思路和方法。2.网络传播环境下高校德育现状分析。现实中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探析。3.网络传播环境下高校主体性德育的理论与特征。阐释了主体性德育的概念及内涵、主体性德育的理论基础及意义,透析了网络传播环境下高校主体性德育的特征。4.网络传播环境下高校主体性德育的实施路径。从教师队伍建设、德育内容、形式选择、网络建设和考核评价构建了德育实施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