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shaw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1920年产业区概念的提出,产业集聚成为了学术界研究的重要课题,但纵观现有文献便会发现相关研究大多围绕在制造业。据研究,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有一定的协同集聚效应,甚至比制造业有更明显的集中趋势,但根据服务产品的无形性以及生产性服务业中间投入性、知识密集性、空间可分性等产业特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形成与发展虽与制造业有一定的相似性,却不能直接沿用原有的理论和模型。因此本文首先通过对产业集聚机理的基础理论以及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特性进行深入分析,结合现有研究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机理进行梳理、总结和补充,形成了一个系统的机理模型,从生产要素、市场需求、空间因素及制度与环境四个方面对生产性服务业如何形成集聚进行了解释,也从这个动力机制框架出发对长三角地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条件及现状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对国外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进行跟踪分析发现多数著名的工业型城市都是在生产性服务业的带动下成功地完成了转型,他们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扶植政策以及都市圈地域分工经验都给我们提供了一定的参照。长三角地区作为世界第六大经济城市群,区位优势、工业基础和经济体制等方面因素大大增强了该地区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本文从经济规模、吸纳就业人口以及发展结构等方面对长三角地区生产性服务业进行了现状分析,并选择区位熵指数对长三角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水平进行度量,证实生产性服务业在该区域内拥有较高的集聚水平,从行业和空间两个维度来分析长三角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现状。同时要注意的是拥有较高的集聚水平并不代表拥有较高的产业效率,因此本文还利用DEA方法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效率进行了实证考察,并对效率低下的产业进行了优化。   集聚不可避免地会扩大区域间的发展差距,区域间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出现“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等问题。为促进长三角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协调发展、加快该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还需要进一步利用更深入的实证方法以明确该地区基于空间集聚的产业分工格局。因此本文首先通过对16个地级市生产性服务业各细分行业的集聚水平进行深入分析得到长三角地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分布状况,然后通过构建和测算产业集聚同构系数分析长三角地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同构绩效,最后通过引入并拆分信息熵来衡量长三角地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发展均衡性。综合以上三方面实证形成长三角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集聚分布特征,并在最后结合该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协调发展局限性提出了发展建议。
其他文献
中职学校的思想政治课是对中职学生进行德育的主要途径,促进思想政治课有效性的提高是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任务.但传统思政课堂形式单一,内容枯燥,难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在小学的数学教学过程之中教师应当关注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核心素养要求学生理解以及掌握数学思想以及本质,其中,对学生数学的核心素养培养和数学的教学内容以及课程目标
学校以和合理念为核心建立学校和合文化.通过各方教育教学因素的共同合力,在多元融合中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培育“和生”“和处”“和爱”“和智”“和能”“和乐”的一代人.
随着社会网络时代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领域加入信息技术.小学数学作为必修课程,教师将信息技术融入课堂中,进行教学创新,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之间的融合不
信息技术的恰当运用使得小学数学教学插上了快速、高效的有力翅膀.本文作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验,以“课堂导入”“知识讲解”及“课后复习”三个方面作为大的切入点,围绕基
面对高中数学课堂缺乏活力的现状,本文从三个方面浅谈了如何提高高中课堂活力:1.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提高课堂活力.2.提高教师自身素养,提高课堂活力.3.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数学课有效课堂的标准是看学生的学习效果,看学生在课堂上有了什么的收获和发展,看能否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组建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是提高有效课堂行之有效的办法之一,而学生小组
21世纪是信息化主导的时代。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猛进,大数据、云平台、感知技术等技术的应用使得物联网技术、车联网技术等迅速服务于经济社会,进而增强了物流配送的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