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是在新课程标准开始实施的大背景下,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问法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以课外体育锻炼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为出发点,以行为转变理论模式为依据,以学校体育学、体育社会学等学科为理论基础,以广州市城区普通高中(增城、从化、番禺、花都四个县区除外)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广州市普通高中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行为的阶段性特征做出分析。主要目的是通过分析新课程标准实施后广州市普通高中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行为的阶段性特征,分析影响广州市普通高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行为阶段性特征的因素,在理论上对干预广州市普通高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行为提出相应的策略。 研究结果表明:广州市普通高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行为具有阶段性特征,各个阶段分布存在性别差异和年级差异,其总体分布呈现出“两头小,中间大”的特点。广州市普通高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行为所处阶段与他们每天的平均业余时间关系不密切。处于不同课外体育锻炼行为阶段的广州市普通高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动机、形式和地点无明显差异。广州市普通高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阶段与锻炼强度相关,即随着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行为阶段的上升,他们的锻炼强度也在加大。经过因子分析得出,影响广州市普通高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行为所处阶段的因子主要为体育态度因子、性别因子、年级因子和家长参加体育锻炼情况因子。 根据研究结果,确定了普通高中女生、高二年级学生和课外体育锻炼行为处于准备阶段的普通高中学生为重点干预对象,从宏观、中观和微观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干预策略。 本研究拓宽了新课程标准施行后对普通高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行为的研究领域,为今后更好的进行普通高中体育教学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为学校体育教学和课程改革提供了参考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