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我国西部地区水能资源丰富,河床深厚覆盖层分布广泛,大中型水电工程选址难以避让。同时,该地区强震频发,多座高土石坝已经修建或规划在发震断裂带附近的深厚覆盖层场地上,土石坝-深厚覆盖层地基系统的抗震安全面临严峻挑战。因此,针对近断层地震动,开展深厚覆盖层地基中软弱夹层的液化特性以及对土石坝地震响应影响研究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首先推导建立了覆盖层场地卓越周期与夹层液化特征量函数关系式,基于剪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西部地区水能资源丰富,河床深厚覆盖层分布广泛,大中型水电工程选址难以避让。同时,该地区强震频发,多座高土石坝已经修建或规划在发震断裂带附近的深厚覆盖层场地上,土石坝-深厚覆盖层地基系统的抗震安全面临严峻挑战。因此,针对近断层地震动,开展深厚覆盖层地基中软弱夹层的液化特性以及对土石坝地震响应影响研究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首先推导建立了覆盖层场地卓越周期与夹层液化特征量函数关系式,基于剪切楔法分析了夹层液化对于覆盖层及土石坝地震响应的影响机制。其次,实现了孔压-变形耦合的有效应力分析方法,开展了近断层脉冲型与非脉冲型地震动作用下的夹层液化特性分析及对覆盖层-坝体地震响应的影响研究。最后,分别开展了沥青混凝土心墙坝上游堆石体的、覆盖层-上游饱和堆石体的孔压-变形耦合特性研究,分析了考虑动孔压影响下的覆盖层-土石坝系统的地震响应特性。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探讨了夹层液化对场地卓越周期及地表加速度反应谱的影响机制,揭示了夹层厚度、埋深以及液化程度等特征量与土石坝坝顶加速度放大系数的内在关系。软化层液化使得场地卓越周期增大、场地类别增加1~2类;液化场地加速度反应谱呈现短周期减震、长周期加震现象;多数工况下,夹层液化后高土石坝坝顶加速度放大系数显著大于液化前。(2)基于孔压应变模型,实现了变形-孔压耦合的有效应力分析方法,该方法将土体动孔压与残余体应变建立联系,实现了土体动孔压的增长过程和剪切模量随有效应力降低而降低的反应过程,同时考虑了地震过程中残余变形的累积发展对土体动响应的影响。非脉冲型地震动下,动孔压主要集中坝体下部的夹层土体和下卧层底部土体中;液化区狭长,主要集中于上下游侧的夹层上部土体中;脉冲型地震动下液化区则集中坝脚处下方的夹层土体中部处;各类型地震动下,动孔压使得坝体加速度响应有所减小,使得坝体残余变形,特别是竖向沉降量有所增加。考虑动孔压影响前、后,脉冲型地震动下的动力响应和残余变形,都远大于非脉冲型地震动下的。(3)开展了深厚覆盖层上土石坝上游堆石体的孔压-变形耦合分析、覆盖层-上游堆石体的孔压-变形耦合分析。非脉冲型地震动下,上游堆石体的动孔压主要集中在靠近心墙处的中下部土体,孔压比较大处位于围堰区土体表层;脉冲型地震动下,动孔压主要集中于上游饱和堆石体的底部,尤其是上游围堰区底部,孔压比较大处则位于上游坝脚处,部分脉冲型地震动下有较大范围土体达到液化触发条件。各类型地震动下,动孔压使得系统的加速度响应有所减小,坝体内部应力增加;使得坝体残余变形,特别是竖向沉降量有较大增加,且脉冲型地震动的影响量较大。覆盖层-上游饱和堆石体同时考虑动孔压的情况下,孔压和孔压比分布规律和各部分单独考虑动孔压影响下的类似,但脉冲型地震动下的上游坝脚液化区范围有所减小。对于坝顶处的加速度放大系数来说,呈现不考虑动孔压的情况下最大、坝体单独考虑动孔压影响下的随后、覆盖层单独考虑动孔压影响下的次之、覆盖层-土石坝考虑动孔压影响下的最小的规律。对于坝体最终沉降量,则呈现覆盖层-土石坝考虑动孔压的影响下的最大、覆盖层单独考虑动孔压的影响次之、坝体单独考虑动孔压影响下的随后、不考虑动孔压的情况下最小的规律。
其他文献
本文以雅鲁藏布江(简称雅江)中游梯级水电站为研究对象,分别从日前计划尺度、实时尺度和中长期尺度,开展雅江中游梯级水电站优化调度研究。文章首先进行了水电站厂内经济运行研究,探究了各电站最优机组间出力分配方法和机组组合优化问题。随后构建了梯级日前经济调度模型,以梯级水电站调度期内蓄能增量最大为目标,采用分段出力比策略,实现了梯级水电站日前经济出力分配与优化运行。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开展了梯级水电站实
管道运行受输送介质多样性、管道周围环境差异性等因素影响泄漏形式复杂多变;管道的安装位置多数位于地下且管网系统复杂,及时对泄漏进行辨识与定位有利于输水管网的安全运行。本文针对有压管道泄漏问题利用负压波泄漏检测理论开展了输水管道泄漏检测与定位的实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介绍泄漏管道的水力模型、泄漏处局部水头损失计算公式以及管道发生泄漏时负压波的衰减公式;对负压波信号进行滤波处理,得到给定
为治理沙地和响应十八亿亩耕地保护红线的要求,陕北农牧交错带沙地农业利用初具规模且不断扩大。沙地农业利用规模不断增加带来直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产生了难以忽略的外部性,包括以生态服务价值增值为例的正外部性以及取用水、施用化肥造成水量水质变化而产生的负外部性。经济效益与外部效应、正外部性与负外部性的失衡会制约区域可持续发展,外部性较难定量,但作为生态补偿的依据与基础其研究极为重要。本文在调查收集陕北农牧交
已建或在建的沥青混凝土心墙坝大多分布在我国水资源丰富的西部地区,此地区也是强震频发区,坝址选择难以完全避开所有断层,给沥青混凝土心墙坝抗震安全带来严峻挑战,如心墙破坏、液化和坝顶震陷等破坏模式。当前沥青混凝土心墙坝抗震研究很少考虑近断层地震动的影响。近断层地震动因其特殊的运动特征对结构的破坏作用远大于远场地震。因此有必要开展近断层脉冲地震动作用下沥青混凝土心墙坝的响应研究,针对沥青混凝土心墙坝的易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黄河水沙变化明显,探明黄河流域水沙变化趋势和机理并对未来黄河流域径流和径流侵蚀功率进行预测,有助于为黄河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选取黄河流域侵蚀最为严重的头道拐—潼关区间作为研究对象,首先阐明区间水沙变化趋势和特点并定量分析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黄河流域头潼区间水沙变化的贡献率,其次构建了黄河流域头潼区间SWAT模型并识别、验证了模型敏感性参数以及模型的适用性,进而依据
引汉济渭工程是一项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南干线是引汉济渭输配水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无压隧洞输水,其渠线长,沿程分水口多,供水区域范围大,全程自流输水而且没有在线调节水库,水流传播与响应过程较为复杂,带来一系列长距离输水非恒定流问题。南干线隧洞非恒定流特性与输水过程稳定性及其运行控制优化是确保渠道安全稳定输水必须要研究的关键问题。本文通过对南干线沿程分水口闸门等内边界条件进行概化处理,将其与圣维南
在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日益频繁的背景下,中国的大江大河正经历着显著的气候和下垫面变化,流域水循环过程受到强烈扰动,其水热平衡状态也可能发生显著变化,甚至出现变异。由于流域水热要素会驱动干旱与植被的演变,流域水热平衡的动态变化也会反过来对干旱与植被产生影响。对于水量限制性和能量限制型流域而言,它们的水热状况差异显著,因此流域水热平衡对于变化环境的响应以及对干旱和植被的反馈可能也不同。开展变化环境下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