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同医生一样,是一项高压力高强度职业,极易产生职业倦怠,一旦产生职业倦怠,除了危害自身,还危害学生。班主任是特殊的教师群体,是学校教育中的一线骨干力量,是学校教育工作最基层组织者和协调者,班主任不仅应协调好各任课教师的工作,还应该做好家校沟通和班级管理工作以及学生的教育工作,支持学校工作,开展班级活动。作为沟通学校、家庭、社会的纽带,班主任的工作意义重大,一旦产生职业倦怠,其危害自然不容小觑。因此,研究小学班主任的职业倦怠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基于对南京市鼓楼区和建邺区六所小学班主任职业倦怠现状的调查与研究,着重从小学班主任工作的角度,在充分了解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探索班主任职业倦怠的成因和缓解措施,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笔者在研读国内外相关理论文献的基础上,以南京市主城区六所小学150位班主任为研究样本(最终回收有效问卷139份)进行问卷调查,并抽取6位具有代表性的班主任进行深度访谈,从而了解当下南京市六所被试学校的小学班主任职业倦怠现状,探求其倦怠的原因,力图为班主任减轻并克服工作倦怠提出积极的缓解对策,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尽绵薄之力。本论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阐述选题缘由、国内外文献综述、研究意义、相关概念界定、研究方法等内容;第二部分为小学班主任职业倦怠的现状分析及讨论,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法了解南京市鼓楼和建邺区小学班主任的职业倦怠情况:90%被试班主任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并从“性别、职称、教龄、连任班主任的年限、任教学校资质”等不同变量比较小学班主任的职业倦怠程度的差别;第三部分是班主任职业倦怠的主要成因:结合已有研究和本调查结果,笔者发现班主任的压力主要来自于家校沟通和学生安全问题,但其职业倦怠的最大诱因在班级管理上,笔者主要从外在压力、工作压力以及自我压力三个方面分析班主任职业倦怠的主要来源;第四部分是小学班主任职业倦怠的缓解措施,从班主任政策制度和学校氛围以及个人成长三个方面提出:实行班主任专业岗位制度、创设融恰工作环境、实行家校共育等策略缓解班主任职业倦怠,其中最重要在于班主任自我调节;第五部分是结语,再次对研究结果进行概括性总结;第六部分是反思研究中所存在的不足及致谢,不足之处比如问卷取样范围有待扩大,研究结论有待进一步检验等;最后是相关参考文献和附录,附录主要是问卷和访谈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