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方草原地区青铜时代至早期铁器时代广为流行的虎纹牌饰,一直深受学术界关注。但以往对于这种器物的探索往往糅合于相关综合研究之中,对于虎纹牌饰的专项分析不多。随着考古资料的增多,可以发现这种统称为虎纹牌饰的饰物其实有着鲜明的区域风格。在诸多区域中,东周时期冀北山地的玉皇庙文化虎纹牌饰较为丰富,出土资料发表也相对详实,具备了集中探索虎纹牌饰的良好基础。关于玉皇庙文化的虎纹牌饰这一课题迄今未见专门分析。因此,本文对玉皇庙文化虎纹牌饰进行了系统考察,以促进对虎纹牌饰区域特征、玉皇庙文化出土器物以及相关问题认识的深入。本文采取查阅文献、考古类型学、比较分析、情境分析等研究方法,主要对玉皇庙文化虎形牌饰的分类与风格、分期与演进、来源与流布、用途与象征、相关问题分析等五个部分进行了专门探讨,形成了一系列新见解。玉皇庙文化虎纹牌饰根据形制特点总体可分为单体蹲踞式、虎立环式、虎头形、卷曲动物纹四类。其中,单体蹲踞式和卷曲动物纹数量较多,尤以前者为大宗,可进一步分为多个型别。所有牌饰皆形制较小、质量较轻、便于悬挂,是一种较为轻便的装饰物。绝大多数为铜质,采取浮雕制作工艺,往往镶嵌绿松石等以致精美。牌饰表现形式以写实为主,仅个别类属略显夸张。多种不同特点的牌饰组合在一起形成了具有一定玉皇庙文化风格的牌饰传统。玉皇庙文化虎纹牌饰主要流行于春秋中期至战国初期,根据玉皇庙文化的分期可分为四个发展阶段,相应地呈现出兴起、繁荣、转折、衰退的阶段性特征,演进逻辑相对复杂。对比研究表明,玉皇庙文化虎纹牌饰很大程度上源于夏家店上层文化的同类器,部分类别可能源于北方长城地带偏西部以宁县宇村为代表的遗存。玉皇庙文化虎纹牌饰是在吸收早期因素基础上自身发展的产物,在发展过程中可能还不断吸收诸如内蒙古中南部等地的新牌饰式样。同时期内蒙古中南部、冀中地区的虎纹牌饰也当受到了玉皇庙文化虎纹牌饰的重要影响。至战国早中期玉皇庙文化逐渐衰退之时,虎纹牌饰流向了辽西等地。从出土背景来看,玉皇庙文化虎纹牌饰基本用于项饰,像卷曲动物纹类还可能用于腰饰或其他部位。这些饰品应属于人们生前的装饰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玉皇庙文化人群某种审美情趣。虎纹牌饰在玉皇庙社会各个阶层中广泛使用,是一种普遍意义的饰品。但在该社会中,成年女性是被排除在佩戴虎纹牌饰之外的,饰物在实用功能基础上还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别象征意义。文中虎纹牌饰研究还进一步支持了玉皇庙文化西、东区的划分,更加明显地看出夏家店上层文化对于玉皇庙文化兴起的推动作用,凸显了玉皇庙文化与中山文化的密切联系。包括玉皇庙文化在内的北方草原地区流行虎纹母题装饰,有着非常复杂的原因。本文具体探索过程也显示出类型学分析和情境分析对于器物研究的重要作用。可见,玉皇庙文化虎纹牌饰研究对于进一步把握有关的文化关系、北方草原的装饰习俗以及器物研究的思路等都是很好的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