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交媒体的发展,特别是博客、微博、BBS的兴起,实现了对普通民众的“传播赋权”。在传统媒体上可见度很低的性少数群体,在互联网和新媒体上则拥有了较高的可见度。互联网的广泛使用让客观的同性恋信息得以传播,公众对同性恋人群的正确认知和接纳也有所增加。近几年,越来越多人通过线上或线下渠道支持同性恋群体争取平等权利,同性恋相关的公共事件在微博上往往也能引发热议。目前,国内对于新媒体上的同性恋群体研究多集中于媒体报道对同性恋群体的呈现,而较少关注网民对同性恋群体的态度倾向。而国内外的新媒体事件研究,又主要集中于主流新媒体事件。本研究以价值累加理论(Value-added theory)为主要研究视角,通过对同性恋相关新媒体事件的情感分析,探讨了为何聚焦边缘人群的新媒体事件会引发网民情感上的共鸣。在价值累加理论中,斯梅尔塞(Neil Joseph Smelser)提出了产生集体行为时的六个必要条件。其中,一般化信念(generalized belief)是引发人们参与集体行为的关键因素。这一因素同时也属于社会心理和社会情感的因素。斯梅尔塞进一步提出了五种不同层级的一般化信念:(1)歇斯底里的信念(hysterical belief);(2)愿望实现的信念(wish-fulfillment belief);(3)敌对的信念(hostile belief);(4)规范导向的信念(norm-oriented belief);(5)价值导向的信念(value-oriented belief)。斯梅尔塞认为,相对高阶的规范和价值导向的集体行为,是最完备、最典型,从而最有研究价值的集体行为。本研究收集并整理了2014至2017年间与同性恋话题有关的所有新媒体事件,并选取了 22个分别由规范导向和价值导向信念主导的新媒体事件进行情感分析,对比在新媒体事件爆发的时期,不同信念主导的新媒体事件对网民情感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关键词检索,使用Python爬取了与这些事件相关的微博讨论,经过清理后,共获得67415条微博数据。并通过LIWC软件分析微博文本中蕴含的情感。研究发现,由价值导向信念主导的同性恋新媒体事件比由规范导向信念主导的事件更能够激发网民的总体情感。由价值导向信念主导的新媒体事件也更容易带来正面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