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 建立大鼠背根神经节慢性压迫模型,测定慢性压迫后背根神经节上TRAAK通道mRNA的变化。通过测定慢性压迫大鼠背根神经节后同侧后肢足底机械痛及热痛阈值的变化及观察压迫后背根神经节形态学的变化,验证大鼠背根神经节慢性压迫模型的建立是否成功。通过测定背根神经节上TRAAK通道的mRNA水平,观察压迫前后TRAAK通道的基因水平是否改变,以探讨背根神经节受压后机体的自我神经保护及镇痛机制。 研究方法 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9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7):损伤组(n=21);伪手术组(n=21),其中损伤组和伪手术组各均分为10天组、20天组和30天组。从椎间外孔插入U形不锈钢棒,使U形棒的一端进入椎管内,压迫背根神经节,造成大鼠背根神经节慢性压迫模型。测定动物的运动功能、热辐射刺激缩腿反应潜伏期及机械刺激痛阈阈值,观察损伤后不同时期(10天、20天及30天)时的动物神经行为改变情况。于造模后10天、20天、30天取材,HE染色,光镜下观察背根神经节的组织形态学改变;采用RT—PCR技术结合凝胶分析系统,观察损伤后不同时间背根神经节中TRAAK通道mPNA表达的变化。 结果 ①损伤组各时间段动物右后肢的热痛和机械痛的阈值均发生改变,出现明显的痛觉过敏现象,空白对照组及各伪手术组在各时间段热痛及机械痛阈值均无明显改变。②损伤后10天的病理切片显示慢性压迫背根神经节已出现轻度的组织间隙增大、间质血管充血、个别细胞空泡样变性等炎症表现;损伤20天时神经节包膜明显血管扩张、充血,间质水肿,神经节细胞有空泡状变性,神经纤维水肿变性,局部有少量淋巴细胞浸润;损伤30天时神经纤维水肿明显减轻,但仍有神经节细胞空泡状变性,此时神经外膜明显增厚,大量纤维组织增生。而空白对照组及各伪手术组没有病理改变。③和对照组相比,损伤后10天、20天及30天的DRG中TRAAK通道的mRNA表达均明显高于其同时期伪手术组,分别增加了77.61%、59.61%和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