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荆皮抗水霉作用的药理学研究及其复方制剂的制备

来源 :上海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st_ale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霉病(Saprolegniasis)作为一种淡水水产养殖中最为常见的真菌性疾病,其具有较高的爆发性和感染性,且感染对象广泛。已经给淡水水产养殖业造成了了巨大经济损失。而目前主要依靠化学药物对水霉病进行防治,其中最有效的化学药物孔雀石绿于2002年被禁止使用在水产养殖中,而其他抗水霉化学药物也因药物安全问题广受争议。且化学药物除药物安全问题外一般还设有休药期,并不能应对爆发性、持续性的水霉病。中草药作为一种绿色、无药物残留、低毒或无毒的药物已被广泛使用在食品、化工、临床医学等领域。且依照相关法律和文件的规定,在兽药中中草药制剂属于豁免物质,对环境安全,且无休药期。因此中草药也逐渐应用于水产养殖业中。本研究通过对抗水霉中草药药物筛选,研究其抗水霉的作用机理,并对其进行复配,旨在制备出一种能在生产上使用的,具有较好抗水霉作用的复配药物。也为中草药在其他领域的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1.抗水霉中草药的筛选以及土荆皮复配药物的制备本研究通过五倍子、土荆皮、乌梅、黄岑等二十余种中草药的水提物对寄生水霉(Saprolegniaparasitica)进行体外抑菌实验,筛选得出五倍子、黄芩、土荆皮对水霉菌有较好抑菌效果(MIC分别为0.488×10-3 g/m L、0.781×10-2g/m L、0.015625 g/m L)。以此为基础,对上述三种中草药单组分活性成分做了体外抑菌试验,其中包括土荆皮甲酸、土荆皮乙酸、黄芩素、黄芩苷、没食子酸等8种中草药中活性物质并通过实验结果筛选几种抑菌效果较好的单组分物质,其中黄芩素、土荆皮甲酸、土荆皮乙酸、川谏素MIC分别为0.125 mg/m L、0.0625 mg/m L、0.0625 mg/m L、0.125 mg/m L。我们对本实验中所用的中草药土荆皮(购自陕西慧科)进行了HPLC单组份化合物含量测定,其中土荆皮甲酸、土荆皮乙酸和土荆皮丙酸的含量分别为;0.00663(μg/g)、0.04001(μg/g)、0.00662(μg/g)。随后试验团队进行中草药中单组分复方抗水霉药物的制备。结果如下:复方中草药单组分活性成分按重量百分比计:黄芩提取物(黄芩素20%~40%),土荆皮提取物(土荆皮甲酸20%~40%,土荆皮乙酸20%~40%),川谏子提取物(川谏素10%~20%)。试验证明该配方对于水霉具有明显的抑制效果(MIC均小于0.0625mg/m L),且MIC浓度均小于复方中各成分MIC。随后实验团队使用这些复方药物针对不同区域的水霉菌株ATCC、EC、02、04、C2、BMY等进行了体外抑菌实验,MIC浓度均小于0.15 mg/m L,这一结果说明上述中草药复方药物具有广谱的抗水霉作用。在之后的研究中,我们利用对抗水霉中草药活性组分的筛选的数据结果,最终选用土荆皮水提物和硫酸亚铁为主要成分,采用Design Expert10软件进行两因素三水平的正交实验,两因素分别为土荆皮水提物和硫酸亚铁,三水平分别是各因素不同浓度(浓度分别为2MIC、MIC、1/2MIC),经过Design Expert10对正交试验数据进行分析,模型整体呈现显著差异,土荆皮、硫酸亚铁F值分别为0.8811、1.14。Model的F值为3.90。都呈显著差异。Lackof Fit呈不显著差异,说明试验设计合理,数值真实有效。随后利用响应面分析图测得复方药物各成分的最适配比。其最优比例为土荆皮:七水硫酸亚铁=3:1.按此比例配制的复方药物作用水霉菌株时MIC浓度为0.015 g/m L。该配方可制备用于生产实践中的抗水霉中草药复方药物,为新药开发提供理论基础。2.土荆皮水提物抑制水霉生长的药效学研究我们团队在对土荆皮水提物作用水霉孢的体外抑制实验中得出土荆皮水提物作用水霉孢子的MIC、MBC浓度为1.25 g/L、1.25 g/L。随后利用解剖镜、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等手段揭露不同浓度土荆皮水提物抗水霉作用的表型变化特征。起初的解剖镜观察中我们认为土荆皮水提物抑制水霉孢子的萌发是永久性,而对水霉菌丝生长却是可逆的,只要有适宜生长的环境菌丝仍然能够再生长。可有趣的是我们在后续显微镜观察时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后期的显微镜观察中我们发现土荆皮水提物对水霉菌丝的生长也是永久性的,并不取决于之后生长环境。我们还发现土荆皮水提物并不是通过破坏水霉孢子细胞壁来抑制其萌发,而是直接通过对细胞内部各细胞结构进行溶解达到抑制其萌发的作用,这与传统的化学药物作用水霉孢子时直接破化其细胞壁的现象不同,且这种抑制效果是永久性的。3.基因、代谢组学分析土荆皮水提物抗水霉的抑制机理本实验是通过1.25 g/L的土荆皮水提物作用寄生水霉菌菌丝后对其产生的代谢产物进行分析,来探究土荆皮水提物抗水霉的抑制机理。本次研究一共筛选出861种差异代谢物,其中空白组与实验组共有差异代谢产物有438个,其中272个差异代谢产物呈上调趋势,166个差异代谢产物呈下调趋势。其中KEGG功能注释共170个,富集到44个通路中。我们从中挑选了差异最显著的10种代谢物进行土荆皮水提物作用水霉菌的机理分析。我们发现这些代谢产物主要与免疫系统基因稳定性、基因转录调节、细胞氧化还原稳态、细胞渗透压等有关,我们推断土荆皮最用水霉后主要通过这些影响来抑制水霉菌的生长与繁殖。我们也对三个存在显著差异的代谢产物通路(嘌呤代谢通路、ABC转运蛋白通路、甘油磷脂代谢通路)进行分析讨论。结果表明这些通路产生的代谢产物多与细胞水盐平衡、炎症反应、毒性物质富集、免疫系统等有关。后续,我们对水霉中5个特定的基因进行了q PCR含量检测。药物作用后,水霉孢子包囊萌发(KDO24919.1)、糖吸收、糖代谢(KDO32861.1)、化学药物主要靶点(KDO25246.1)三个基因表达量受到了明显的抑制。化学药物主要靶点(KDO25246.1)的表达有所提高,推测该基因可能影响外界药物作用水霉菌菌丝靶位点,从而使得水霉对外界药物抗性增强。其中24 h空白组的五个目的基因的表达量均大于24 h药物处理组。说明土荆皮水提物对这五种基因在水霉菌丝中的表达都有着不同程度的抑制效果。4.药物安全性评价本部分研究对土荆皮复配药物进行相关安全性评价。土荆皮复配药物主要成分土荆皮水提物和硫酸亚铁(质量比为3:1)。针对草鱼,利用土荆皮复配药物对其进行急性毒性试验,我们得到该复配药物作用草鱼后24 h、48 h、96 h的LC50分别为9.26 g/L、7.745 g/L、5.930 g/L,安全浓度为0.593 g/L。随后对由不同浓度的复配土荆皮药液中作用96h的草鱼的肠、肝、肌肉、肾、脾做组织病理学切片,结果表明土荆皮复配药物在较高浓度下存在一定的毒性,主要表现在对草鱼肠道和脾脏的影响。实验在3 g/m L的土荆皮水提物的作用下,草鱼肠道表面的纹状缘光滑肠绒毛排列疏而短,脾脏中淋巴小结结构基本破坏。在6 g/m L浓度的作用下,肠道出现破损脱落、空泡化严重的现象,脾脏出现大量的出血点。土荆皮复配药物预防效果实验表明土荆皮含量达1.25 g/L的土荆皮复配药物对水霉病的预防效果较好。本实验筛选出了具有较好抗水霉作用的中草药——土荆皮,并对其进行复配研究,得出最适配方。随后揭示了土荆皮抑制水霉生长的作用机理。并对复配药物进行安全性评价,测定复配药物稳定性,得出安全浓度。最终得出了最有效的防治水霉病的土荆皮复配药物成分配比为(土荆皮1.25 g;硫酸亚铁0.42 g)每升水体。
其他文献
<正>异位妊娠(ectopic pregnancy,EP)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其中输卵管妊娠最为多见,占所有异位妊娠总数的95%[1],且本病的发病率也呈现出了逐年升高的趋势[2]。输卵管妊娠需要积极进行治疗,一旦发生破裂出血则往往难以控制,甚至发生危及患者生命的严重并发症。既往临床上常采用输卵管切除术作为输卵管异位妊娠的首选方法,但是该术式对患者的生育功能及身心健康均造成了严重威胁[3]。另一
期刊
目的 通过循证医学工具Meta分析对比传统开腹术式和腹腔镜术式治疗异位妊娠的效果。方法 收集国内2020—2021年公开发表的期刊文献,以异位妊娠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观察指标提取数据。按照《Cochrane干预措施系统评价手册》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优势比(OR)描述术后发生率、加权均数差(WMD)描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采用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进行分析,应用Beg
期刊
共生微生物是水产动物体内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够拮抗病原菌定殖,调节宿主免疫应答和促进宿主营养吸收等,在维持宿主健康生长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牡蛎是我国重要的水产经济养殖动物,其育苗和养殖的成功直接影响经济创收。然而,目前对于牡蛎成体及其育苗过程中幼体细菌群落的组成结构及其演替变化和组装机制尚不清楚。鉴于此,本研究利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首先对海区养殖的熊本牡蛎、葡萄牙牡蛎和长牡蛎不同组织中的细菌群
学位
人类活动排放出的大量温室气体CO2引起了全球变暖,从而导致了海洋的升温,大气中过量的CO2被海洋吸收后还导致了海洋酸化。目前,海洋这种理化性质的改变仍在进行中,对海洋生物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极有可能改变原有的生物关系,从而影响生物群落的延续。海洋贝类和弧菌具有密切的联系,许多弧菌对贝类来说是条件致病菌,当环境发生变化,尤其是向弧菌方向倾斜时,就会导致贝类感染弧菌病的风险增加。由于贝类和溶藻弧菌(Vi
学位
1.为探明斑石鲷(Oplegnathus punctatus)消化系统的形态特征和组织学结构,助力斑石鲷的人工繁育及养殖技术研发,我们采用形态解剖学和组织学切片技术对斑石鲷消化系统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发现斑石鲷的消化道共由6部分组成,从头至尾依次是口咽腔、食道、胃、幽门盲囊、小肠、直肠。斑石鲷的口咽腔内部空间大,颌齿内部彼此连接、外部愈合,呈现典型的鹦鹉喙状,咽齿呈扁平的圆盾状,于颌齿内侧两侧分布
学位
近些年,由于细菌性疾病频发,水产养殖业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在应对细菌性疾病时,相关从业者常常首选抗生素类抗菌药,而药物的滥用可能会导致细菌普遍产生耐药性。为了调查不合理的用药可能产生的影响,本研究对东部沿海地区分离的细菌进行鉴定和耐药性检测。同时,基于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A.hydrophila)广泛的地域分布和人畜共患性,本研究通过全基因测序进一步分析了该菌的耐
学位
水产养殖中流行病季节性,地域性,暴发性,高传染性致死性的特点使得养殖业常常经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需要加强基础理论研究,通过流行特征分析来复盘,观察,预测流行病的暴发,为健康养殖提供理论依据。为了研究水产气单胞菌的流行特征分析。本研究调查了2021年分离自辽宁、山东、江苏、上海、福建、新疆的患病水产动物源的细菌729株;比对现有的鉴定方法,在此基础上优化并提出了新的气单胞菌鉴定方法;进行气单胞菌的
学位
卤虫(Artemia sp.)无节幼体和成虫是海水苗种培育重要的生物饵料,利用卤虫非选择性滤食特性,通过营养强化使卤虫肠道包裹并携带特定强化剂,可以有效的满足水产动物对必须脂肪酸、氨基酸、维生素等的需求。本研究拟利用β-胡萝卜素作为强化剂,通过观察β-胡萝卜素强化对卤虫体内类胡萝卜素组成和含量的影响,探索卤虫体内类胡萝卜素的变化规律,评价卤虫成为类胡萝卜素生物载体的可行性同时通过转录组学挖掘与β-
学位
<正>1概述2型糖尿病是全球范围的公共卫生问题,随着全球老龄化加剧,2型糖尿病发病率急剧升高。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特殊人群,存在认知功能下降、多病共存、多重用药及用药方案复杂等情况,为其管理带来重大挑战。目前国内外关于老年2型糖尿病的慢性病健康管理并无公认概念,且我国尚未形成标准管理体系以及评价系统。为合理整合中西医诊疗资源以获得最大防控效能、向患者提供个性化的管理服务、有效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期刊
草鱼是我国重要淡水养殖鱼类,在养殖过程中时常面临许多非生物和生物因素胁迫,草鱼通常以增强特定代谢过程来抵抗外界的胁迫。非生物胁迫的因素很多,微塑料刺激是重要原因,本研究以转录组为切入点,研究了两种浓度微塑料胁迫下,对草鱼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差异表达基因及富集到的信号通路,揭示了微塑料刺激下脂质代谢紊乱的主要原因。抗生物胁迫以抗病原菌为主,选择嗜水气单胞菌为刺激源。以miRNA为切入点,探究了非编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