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把“咸水歌”置于珠江这一地理位置上,根据其音乐文化生态背景,研究其历史生成、文化内涵、艺术形态、表演形式,以及探讨对其传承、保护的有效手段。全文分为四大部分: 第一章,珠江流域咸水歌的历史生成。咸水歌多流行于珠江流域。为何把水上先民(疍民)的歌谣称为“咸水歌”呢?至今未有定论。笔者认为,很大程度取决于水上先民生活的地理环境。疍民被称为“水上吉普赛人”,终日浪迹江河,与风浪搏斗;他们的生活、爱情、工作都在水上进行;他们被划分为社会最底层,受到严苛的法律的限制,生活得异常艰苦;因而需要通过歌谣去抒发他们的心声,表达内心的情感。 第二章,咸水歌的文化内涵。疍民以歌寄寓生活,以歌抒发情怀,因而咸水歌的题材覆盖面广,天文、地理、社会政治、经济、感情生活等,都能成为疍家歌谣的内容。建国后,咸水歌更有了歌颂党、歌颂生产生活的内容。而根据演唱区域和调式调性,珠江流域的咸水歌主要分为姑妹腔、担伞调、高堂歌、叹歌(叹家姐)等。 第三章,咸水歌的艺术形态。咸水歌一般是由上句和下句组成,也就是单乐段体(二段体)。调式一般是五声调式,特别以徵调式为主。唱词多数是歌手以民间口头语、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传唱下来。咸水歌常用“起兴”、“比喻”、“直叙”、“夸张”、“对比”、“重复”等艺术手法来抒情叙事,表现人物思想感情,加深形象思维。另外,由于地域、所承载的民俗文化内涵、调式等等差异,咸水歌与客家山歌、意大利民歌之间有较大区别。 第四章,咸水歌的表演形式。咸水歌多用“称谓”来作为开头和结尾,富有人情味;而其节奏随着疍家心情的起伏而变化。疍民演唱咸水歌时喜欢即兴创作,同时各地的曲调基本一致。 第五章,咸水歌的传承和保护。随着疍民们上岸,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普通话的推广以及流行音乐和外来文化的冲击,咸水歌赖以生存的文化生态受到了极大的破坏,几乎走到了边缘。如何保护咸水歌呢?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咸水歌与旅游产业的互动,若然它们有机结合,可以相得益彰。 咸水歌是疍家民俗最好的传承载体,是了解、研究疍家文化的重要窗口。它源自生活、贴近生活,适应的场合广;它可以即兴创作,音调婉转动听,歌词通俗易懂。一曲咸水歌唱尽珠江情。因而,保护咸水歌,对于传承民俗文化血脉和保护地方传统文化,具有重大、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