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五四运动以后,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蓬勃兴起,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以陈望道、戴季陶、沈玄庐、俞秀松、施存统等为代表的浙籍早期马克思主义学者是中国社会变革大潮中的探索者和实践者,他们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作出了重要贡献。本文通过客观地分析浙籍早期马克思主义学者思想演变的过程,探索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三民主义的交融、碰撞与互动,旨在为当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一些现实的启示。本论文分三个部分阐述浙籍早期马克思主义学者思想演变及其现实启示。第一部分,论述浙籍早期马克思主义学者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形成以及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原因。浙籍早期马克思主义学者主要由无政府主义者和民主主义者演变而来,由于对资本主义的质疑,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马克思主义理论操作的现实可行性以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三民主义在理念上存在共通之处,他们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第二部分论述浙籍早期马克思主义学者思想的分化及其根源。在各种思潮的交融和碰撞中,浙籍早期马克思主义学者思想产生分化,有人坚定地信仰马克思主义,有人对马克思主义从怀疑再度走向了信仰,还有人对马克思主义彻底反叛和背离。究其原因,其思想分化的内在因素有阶级立场的不同以及政治理念的分歧;客观因素有早期马克思主义学者队伍复杂,思想来源多元化,社会形势复杂多变等。第三部分,详细论述浙籍早期马克思主义学者思想演变的现实启示。通过浙籍早期马克思主义学者思想演变过程的分析,我们认为坚持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历史的必然选择,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有其深厚的思想基础并且是实践检验的结果。因此,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