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Eph受体和它的配体ephrins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被发现的,到目前为止己发现的Eph受体有15个,配体有9个。与其它受体酪氨酸激酶相比,Eph/ephrins在活性与信号方面表现出独特的潜能。它们在相互作用过程中除了存在双向传导信号外还与其他的信号通路之间存在着复杂的cross-talk。“正向信号”的启动需要相应的ephrin配体结合到特定的Eph受体上,从而使得Eph受体细胞内的酪氨酸激酶活化而导致自身磷酸化从而激活下游的底物分子,并会招募含PDZ结构域的蛋白,逐级传导细胞内信号。“反向信号”中ephrins则作为信号接收的受体,被Eph激活后向自身所在的细胞传递信号。Eph/ephrins被认为在不同生理及病理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例如,胚胎与神经系统的发育、血管新生、肿瘤发生等。近年来Eph家族在肿瘤细胞生长、繁殖、转移中的作用成为研究的热点。已有众多关于Eph受体的研究表明:Eph受体及其配体ephrins的高水平表达与肿瘤的恶性进展、临床预后有关。EphrinA3是ephrinA亚族中第三个被发现的配体,实验室前期工作中发现它在乳腺癌、肺癌、结肠癌和肝癌细胞系中表达量都有所上调。但到目前为止,EphrinA3的研究仅局限在神经系统发育方面,对于它在血管新生、肿瘤生长以及肿瘤血管新生方面的研究几乎为零。我们希望通过体内和体外实验探讨EphrinA3在肿瘤及肿瘤血管新生中的作用。我们的实验结果显示,体外水平过量表达EphrinA3可以促进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而干扰EphrinA3能够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裸鼠皮下成瘤实验显示,过量表达EphrinA3并不能有效促进肿瘤形成;干扰EphrinA3的表达,不仅不能有效抑制肿瘤形成,甚至还出现在干扰效率不高(约40%)的情况下促进肿瘤形成的趋势。我们对裸鼠成瘤实验获得的肿瘤样品进行组织切片,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肿瘤实体中血管生长的情况。发现:过量表达EphrinA3会抑制肿瘤中血管的生长,而干扰EphrinA3表达反而能够促进血管向肿瘤的生长。内皮细胞体外实验也显示,EphrinA3能够抑制HUAEC和HUVEC细胞的增殖,并能够抑制HUACE细胞的迁移和成管。因此,EphrinA3作用于乳腺癌细胞时能促进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而在肿瘤形成过程中,EphrinA3通过作用于内皮细胞而抑制肿瘤血管新生。EphrinA3在肿瘤发展中的作用值得结合其对肿瘤血管新生的影响而进一步深入研究。